鳳尾絲蘭,又名鳳尾蘭,天門冬科絲蘭屬,常綠灌木。株高50~150cm,具莖,有時分枝,葉密集,螺旋排列莖端,質堅硬,有白粉,劍形,長40 - 70cm,頂端硬尖,邊緣光滑,老葉有時具疏絲。
圓錐花序高1m多,花大而下垂,乳白色,常帶紅暈。蒴果干質,下垂,橢圓狀卵形,不開裂。花期6 - 10月。原產北美東部及東南部,中國華北以南地區均有栽培。適應性強,耐水濕。風尾蘭花大樹美葉綠,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樹木。 鳳尾蘭是塞舌爾國家的國花。
花梗和子房長約5.5毫米;花白色,伸展;中萼片長圓形,長7毫米,寬2.5毫米,先端急尖;側萼片斜卵形,長6毫米,寬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花瓣鐮刀狀倒披針形,長7毫米,寬2毫米,先端稍急尖;唇瓣厚肉質,3裂;側裂片紫色,直立,三角形,很小,先端鈍。
中裂片白色帶紫色先端,寬卵形,彎曲向上,長約1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鈍,基部(在兩側裂片之間的前方)具1個舌形帶毛茸的肉突;距圓錐形,長約2.5毫米,內面背壁具1個舌狀附屬物。夏秋從葉基部抽出粗壯的花莖,高1米多,圓錐花序,每個花序著花200至400 朵,從下至上逐漸開放,乳白色,杯狀,下垂。
鳳尾蘭葉濃綠,表面有蠟質層,堅硬似劍;地栽植株葉長40至70厘米,寬3至6厘米,密集叢生螺旋狀排列于短莖上,呈放射狀展開。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性強健,耐瘠薄,耐寒,耐陰,耐旱也較耐濕,對土壤要求不 嚴,對肥料要求不高。喜排水好的沙質壤土,瘠薄多石礫的堆土廢地亦能適應。對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除鹽堿地外均能生長。喜光照。
抗污染,萌芽力強,適應性強,花后頂端停止生長,旁邊自葉痕發生側芽。生長強健,有粗壯的肉質根,莖易產生不定芽,很容易生長萌蘗,擴展植株,更新能力很強。鳳尾蘭對肥料的種類和多少也不苛求。盆栽時,春秋兩季各施一兩次氮磷鉀復合肥即可,冬夏季節不施肥。
主要價值:
鳳尾蘭常年濃綠,花、葉皆美,樹態奇特,數株成叢,高低不一,葉形如劍,開 花時花莖高聳挺立,花色潔白,繁多的白花下垂如鈴,姿態優美,花期持久,幽香宜人,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樹木,也是良好的鮮切花材料。常植于花壇中央、建筑前、草坪中、池畔、臺坡、建筑物、路旁及綠籬等栽植用。
葉纖維潔白、強韌、耐水濕,稱“白麻棕”,可作纜繩。葉片還可提取菑體激素。絲蘭吸收氟化氫的能力也較強,據測定,1公斤干葉能吸收氟266毫克。對有害氣體如SO2、HCl、HF等都有很強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試驗表明,在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為0.15毫升∕立方米的環境下,許多樹木如松柏、石楠、迎春、泡桐等都出現嚴重的受害癥狀,而絲蘭仍然挺拔鍵壯。
鳳尾蘭喜陽、耐陰,可置于散射光充足的門廳內觀賞。葉色常年濃綠,數株成叢,高低不一,劍形葉射狀排列整齊,可種植于花壇中心、巖石或臺坡旁邊,以及新式建筑物附近。也可利用其葉端尖刺作圍籬,或種于圍墻、棚欄之下。鳳尾蘭對有害氣體抗性強,可在工礦作美化綠化材料。
鳳尾蘭的花語和象征代表意義:盛開的希望
傳說:鳳尾蘭,一種很古老很古老很古老的神奇植物。它的歷史,傳說是有一次鳳凰涅槃失敗后,因為沒有新的身體,便附著在旁邊的一棵植物上。然后,它們破土而出,便開出了迎著鳳舞而擺動的鳳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