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主管都用了許多時間,做了許多看來一定要完成的事,但是實際上的貢獻少之又少。
俗話說:“能者多勞。”官做得越大,事情一定越多。一個高級主管,可能在吃早餐時有早餐匯報,午餐時有午餐匯報,來自世界各國的電話不斷,要盯著公司的運作,又要處理下屬的工作情緒。還有,動不動就要飛往五大洲,參加各種聚會,還要應付記者采訪······
對這些“萬人之上”的人來說,工作上的時間管理能力,就是他們的決策能力。
每個大老板都有自己的時間管理秘訣,比如:前惠普總裁普拉特嚴格以每天要做的事來分配時間:20%的時間和客戶溝通,35%的時間開會,10%的時間以電話聯絡,5%的時間看文件。剩下30%的時間是彈性運用時間,可以應付突發事件發生時的記者采訪等。
他也聘用一些退休的主管,在他不在公司時承擔與客戶溝通的工作,運用授權的力量,得到和自己處理一樣的效果。如果位子已經很高,就不能什么都自己來,不懂得授權,只會弄得自己過勞而已。
CEO的有效時間管理法
美國西南航空前CEO赫伯·凱勒赫(Herb Kelleher),授權一位秘書全權管理他的時間表。每天秘書都會給他一張待處理的單子,里面的事情分成兩類,一類立刻完成,一類是最遲可以延長到明天早上完成。
這種方法效果簡單、有效而且很符合“活在當下”的原則,可以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來,并且讓他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公司的未來。
早在四十多年前,彼得·德魯克為了找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就開始研究,什么是浪費時間的元兇,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管理時間?
“主管的時間通常是屬于別人的,常變成組織的俘虜,很多主管都用了許多時間,做了許多看來一定要完成的事,但是實際上的貢獻少之又少。”德魯克是這么說的。他主張從是否能夠珍視時間來鑒別一個主管效率的高低。
時間管理原則可以分為三大步驟:
一、記錄時間運用情況
開始學習當場記下、按時記下自己做了什么,絕不憑事后回憶。很多主管因而發現,自己把時間用在許多細枝末節的事情上。通過如實記錄,才能思索最好的時間管理方法。
二、系統化管理時間
從自己的記錄中找出無生產力、浪費時間的活動,并且盡可能避免。
自問三個問題:
1.“如果根本不做這些事情,會怎么樣?”如果答案是“不會怎么樣”,那就省了它吧。
2.“什么事如果交由其他人完成,也可以做的不差?”那么,就交給其他人做吧。
3.“有哪些事浪費了你或其他人的時間,但對于效率毫無貢獻?”比如有些開得太長的會議,陣容龐大又漫長,根本沒重點,只是浪費大家時間和公司資源。
三、找出完整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
主管一定要有一段完整時間,主管要管理時間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找出一段完整的時間、不受干擾的時間,專心完成重要的事。
一個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可以少浪費自己的時間,而且不會感覺到太多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