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你結婚,但是他們卻不會告訴你婚姻的真相。

契科夫早在1885年就借小說感慨:不想結婚的人絕不是瘋子,想結婚的人才瘋了。

我朋友的閨蜜,叫芊芊,做人力資源的,算是個比較傳統的女孩。25歲跟相親對象確定關系后,應男方的要求,他們四個月就結婚了。

婚前男方還算紳士,花錢也還算大方,人長得一般。她那個時候對他充其量也只是算有好感,但兩方父母奮力撮合,她只能順應他們的意見。

婚后兩周,她才后知后覺的發現他那方面不行,平均時長一分鐘。兩個人溝通也不順暢,他經常為一點小事暴躁的砸家里的東西。新婚夫妻該有的溫存,在她哪里統統不存在。她慢慢開始后悔,而這不過是反彈的開始。

他的工資不算少,但卻節省到了摳門的程度,除了一小部分日常開銷,其他基本上交父母。她買雙鞋他也跟她吵架說她敗家,她發現他以前表現出來的紳士和體貼都是裝的。

而正在這個時候,她才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懷孕之后她辭職在家,全家開銷全都仰仗他,他回家有一丁點不順心就對她非打即罵。她哭得歇斯底里,他還吼她:你別給我來這套。

生完孩子之后他也不管她,后來她發現他在社交軟件上約炮。后面還有多少難堪和委屈,說都說不完,她只想坐完月子就離婚。

沒什么比婚前婚后的巨大差異更可憎,也沒什么比生完孩子還要伺候他更可憎。嫁錯一個人,真的能把人逼死啊。

她無比懷念單身的時光,一輩子實在太長了,嫁錯了人遠比一輩子不結婚來得可怕的多了。

一段不好的婚姻能把人毀成這樣,我們為什么要急著結婚?

如果不是遇到那個非他不可的男人,我希望任何姑娘都不要放低標準,隨隨便便就走進婚姻。拿自己的人生去堵輿論的嘴是非常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百分之八十的婚姻悲劇都來源于:

一個準備打折出售的商品恰好在一個對的時候,遇上了一個饑不擇食的顧客。

人不是一定非得結婚,但結婚就必須遇到那個你覺得非他不可的男人。不然你用什么去抵抗生活的虛無,拿什么去消化喪偶式育兒的痛苦呢?

身邊的人會提醒你已經到了一定要結婚的年齡,但我想告訴你的是,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感情。

不要害怕單身,不要畏懼孤獨,因為比那些更可怕的,是一段錯誤的婚姻。

現在開明的父母都不會逼婚了。

我姑的獨生女兒,今年本命年36了,在某外企做高管,年薪可觀,趣味高級,愛好馬術、冰球、周游世界。即便她的人生這樣豐富充盈,七八姑八大姨一來拜年還是會苦口婆心勸她趕緊結婚。

只有我姑從不催她,面對親戚們的旁敲側擊都是一笑了之。有次我問她:“老姑,我好像從來沒看你催婚啊?”

她一臉嚴肅的說:“催婚干啥?你還不明白這婚姻是個啥嗎?不結婚她過得多好,有錢又漂亮,雖然脾氣臭但是聰明有主見還獨立,她既然沒結婚那肯定是有自己的安排,我操那份心干嘛啊。

而且大多數被催婚的孩子,你看看她們最后都嫁了什么人,那能過好嗎?能幸福嗎?我當寶貝似的女兒,是給別人家當保姆生娃的嗎?結婚是大事,要嫁必須給我嫁好了。

是啊,結婚是大事。優秀的父母一定不會逼孩子潦草嫁人,因為他們都知道,大部分的中國女人,一生都可以這樣描述:嫁了一個大爺,生了一個祖宗。他們不會樂意看到她過上那樣的人生。

我們生來還有很多的價值要去實現,而不僅僅是守著婚姻守著孩子,抱怨老公抱怨生活,這樣的窩窩囊囊的活一輩子。

婚姻應該是兩個身心都足夠成熟的成年人的約定,它能給你帶來可期的幸福,會讓你變得柔軟,會成全你,會守護你。

而如果那樣的人沒有到來,那么請你不要著急,你還可以努力賺錢,努力學習,靜靜等待。一定要記?。簩巼L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