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為蘭科蝴蝶蘭屬植物,是室內(nèi)常見的觀花植物。蝴蝶蘭的花色豐富,花型好似翩躚飛舞的蝴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非常適合盆栽于室內(nèi),深受花草愛好者的喜愛。

新春時節(jié),蝴蝶蘭植株從葉腋中抽出長長的花梗,并且開出形如蝴蝶飛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們的青睞,素有“洋蘭王后”之稱。分布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中國臺灣。那么,盆栽蝴蝶蘭怎么養(yǎng)?

盆栽蝴蝶蘭的養(yǎng)殖方法

1.溫度:家庭養(yǎng)蝴蝶蘭首先要保證溫度。蝴蝶蘭喜歡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生長時期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5℃以上,蝴蝶蘭適宜生長溫度為16℃至30℃。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氣溫低時應注意增溫。

2.濕度:空氣濕度:空氣濕度大些比較好,但家庭栽培,空氣濕度很難調(diào)節(jié),可讓花慢慢適應,開始可以每天做葉面噴霧,量不宜過大,浸濕葉片就行。以后逐漸減少噴霧次數(shù),9-10月停止噴霧,以后不再做噴霧處理。

3.光照:適當?shù)墓饪纱偈购m開花,使開出的花艷麗持久,一般應放在室內(nèi)有散射光處,勿讓陽光直射。蝴蝶蘭花期過后,可將花莖留下3-5厘米,其余剪掉。五一至十一期間可置于南陽臺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十一至五一期間可置于南窗臺附近,接受充分的陽光照射。

4.通風:蝴蝶蘭的正常生長需要流動的新鮮空氣,故家養(yǎng)蝴蝶蘭通風一定要良好,尤其是在夏季高濕期,一定要以良好的通風來防暑,同時也能避免病蟲害的感染。

5.澆水:蝴蝶蘭原產(chǎn)于原始森林中,霧氣較多,溫度較高。蝴蝶蘭沒有粗大的假球莖儲存養(yǎng)分,如果空氣中溫度不足,則葉面發(fā)皺且軟弱無力。因此,蝴蝶蘭宜在通風、濕度高的環(huán)境中栽培養(yǎng)護。

蝴蝶蘭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50%至80%。蝴蝶蘭新根伸長旺盛期要多澆水,花后休眠期少澆水。春秋兩季每天下午五時前后澆水一次,夏季植株生長旺盛,每天上午九時和下午五時各澆一次水,冬季光照弱,溫度低,隔周澆水一次已足夠,宜在上午十時前進行。

如遇寒潮來襲,不宜澆水,保持干燥,待寒潮過后再恢復澆水。澆水的原則是見干見濕,當栽培基質(zhì)表面變干時再澆一次透水,水溫應與室溫接近。當室內(nèi)空氣干燥時,可用噴霧器直接向葉面噴霧,見葉面潮濕即可,但注意,花期噴水不可將水霧噴到花朵上。自來水應貯存72小時以上方可澆灌。

6.營養(yǎng):蝴蝶蘭要全年施肥,除非低溫持續(xù)很久,否則不應停肥。冬天為蝴蝶蘭的花芽分化期,停肥很容易導致無花或花少。春夏期間為生長期,可每隔7天至 10天施用一次稀薄液肥,宜用有機肥,也可施用蝴蝶蘭專用營養(yǎng)液,但有花蕾時勿施,否則容易提早落蕾。

夏天長葉(即花期過后),可以追施氮肥和鉀肥。秋冬花莖生長期則可用磷肥,但要稀薄,約每隔2周至3周施用一次。施肥的時間在下午澆水以后,施肥數(shù)次后,要用大量水沖洗蘭盆及蘭株,以免殘留的無機鹽類危害根部。

7.防病:蝴蝶蘭常見病蟲害主要有軟腐病、褐斑病、炭疽病、煙煤病、病毒病、介殼蟲、紅蜘蛛等,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栽培管理措施,改良通風條件,合理控制放置密度,保持環(huán)境消潔。

定期噴灑殺蟲殺菌劑。如果發(fā)現(xiàn)有病株,應及時清除傳染源,摘除病葉及殘體,對于發(fā)病較重的植株應隔離或銷毀,防治病蟲害的擴展蔓延。

另外可選抒適宜的藥劑進行防治,發(fā)病期間可用60%的多菌靈或80%的甲基托布津等,介殼蟲和紅蜘蛛則可用40%的氧化樂果或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防治。

蝴蝶蘭養(yǎng)殖的注意事項

1.蝴蝶蘭自然花期為3-5月,觀賞期一般可達2個月以上。很多花友認為蝴蝶蘭家庭栽培難度較大,實際上,如注意養(yǎng)護,是完全可以開花的。

2.溫度是養(yǎng)護蝴蝶蘭的關鍵因素之一。蝴蝶蘭生長適溫為18-28℃,但在夏季,室內(nèi)溫度往往都在30℃以上,養(yǎng)護時,可將蝴蝶蘭置于通風半陰處,有利于其度過酷夏。

蝴蝶蘭需低溫才能促進花芽分化,一般20℃以下均可達到催花的目的,但冬季室內(nèi)溫度有時低于10℃,不利于蝴蝶蘭生長,可將蝴蝶蘭置于陽光充足的窗臺等處或放在加溫設備附近以提高溫度。

3.蝴蝶蘭喜濕潤,在生長期,基質(zhì)應保持濕潤,稍干有利于根系生長,長期過濕會導致爛根。室內(nèi)相對空氣濕度應達到60%以上。如天氣干燥,需向植株噴水保濕,形成有利于蝴蝶蘭生長的小氣候,有條件的可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

4.苗期對光照要求不高,可置于半陰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護,成株喜充足的散射光,春、夏、秋季早晚可見全光照,中午遮陰,冬季全天可見光。光線過強會灼傷葉片,過弱葉片徒長,影響觀賞性,且開花不良。

5.蝴蝶蘭花后應及時剪除花梗并換盆。脫盆后,將原來的基質(zhì)脫掉,并將爛根、枯根剪除,換上新的基質(zhì)后可繼續(xù)養(yǎng)護。

蝴蝶蘭的繁殖要點

1.花梗催芽:方法是先將花梗中已開完花的部分剪去,然后用刀片或利刃仔細地將花梗上部第一至第三節(jié)節(jié)間的苞片切除,露出節(jié)間中的芽點。用棉簽將催芽劑或吲哚丁酸等激素均勻地涂抹在裸露的節(jié)間節(jié)點上。處理后將蘭株置于半陰處,溫度保持在25-28℃,2-3周后可見芽體長出葉片,3個月后長成具有3-4片葉并帶有氣生根的蝴蝶蘭小苗。切下小苗上盆,便可成為一棵新的蘭株。

2.斷心催芽:蘭株因一些因素而致使其生長點遭到破壞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會從蘭株近基部的莖節(jié)上長出1-2個新芽。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繁殖蝴蝶蘭。

3.切莖繁殖:切莖繁殖法的原理是破壞莖尖生長點,以誘發(fā)潛伏芽生長。蝴蝶蘭植株的葉腋處雖有潛伏芽1-3個,但多不能萌芽成株。可待植株不斷向上生長、莖節(jié)較長后,再將植株帶有根的上部用消毒過的利刃或剪刀切斷,植入新盆使其繼續(xù)生長,下部留有根莖的部分給予適當?shù)乃止芾恚痪镁涂擅壬卵俊?

4.組織培養(yǎng):采用組織培養(yǎng)法來繁殖蝴蝶蘭,可以獲得與母株完全相同的優(yōu)良的遺傳特性。通過這種方法產(chǎn)生的蝴蝶蘭苗通過稱為分生苗或組織苗。

用于進行分生培養(yǎng)的植物組織(外植體)可以是頂芽(莖尖)、莖段(休眠芽),也可以是幼嫩的葉片或根尖,但目前最常見的是采用蝴蝶蘭的花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