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蓮是一種很美觀很受人喜愛的多肉植物,它因為非常漂亮的外形而深受人的喜愛,其外形就像觀音菩薩的蓮座一樣盛開,中間一個大蓮座,四周有許多可愛的小蓮座,這種植物養殖起來技術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但是想養爆盆的話還是需要知道一些小技巧的,那么下面好花網就教大家觀音蓮要怎樣才能爆盆吧!

觀音蓮 Sempervivum tectorum 景天科長生草屬多肉植物,也叫做長生草、觀音座蓮、佛座蓮。原產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山區,屬于高山多肉植物。現在各地都很普及,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堪稱普貨之王。

觀音蓮肉如其名,葉片蓮座狀環生,如蓮座一般的外形,葉片扁平細長,前端急尖,葉緣有小絨毛,充分光照下,葉尖和葉緣形成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紅色。

觀音蓮葉色富于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致,適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組合盆栽,用不同造型的花盆栽種,其觀賞效果也相差很大,用卡通型的花盆栽種,活潑可愛,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用紫砂盆或青花瓷器盆種植,端莊大方,頗受中老年人的青睞;而栽于木質的小花盆,時尚自然,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土質:盆土要疏松透氣,土壤的排水性要好,土質可以選擇配制混合土養殖,土壤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沙或者蛭石各一半,然后可以加一些含鈣量高的物質。

比如骨粉等,將其混合配制后即可使用,在剛剛配制后前期不需要澆太多的水,因為剛剛配制好的土壤是很潮濕的,所以不需要澆水。保持其半干狀態即可。

溫度:觀音蓮喜歡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生長環境,保持其生長的溫度在20-30度之間最好,在冬天養殖的時候控制溫度在15度,夏季夜間的溫度不能低于5度,白晝需在15度以上。

只有保持在這期間的溫度才是能夠保證其順利生長的,不然溫度過低會凍壞植株,另外可放在走廊下或者陽臺的內側等沒有直射陽光和通風良好的地方比較合適。

光照:植物在寒冷的冬天一般是處于休眠形態的,所以對于光照要求不會很高,另外在春季、夏季以及秋季需要補充其足夠的光照條件,如果缺乏充足的光照的話就會導致植株畸形生長。

而且長得不緊湊,植株變得枯萎,這樣會影響到它的生長發育,一般除了正午到兩點這段時間溫度過高需要遮陽之外其他時間都可以讓其處于光照下。

澆水:澆水要做到不干不澆,要澆就澆透的原則,而且在潮濕的下雨天的時候盡量少澆水,避免造成澆水過多而爛根的情況,盆底積水對于植株的生長發育來說影響是很大的。

而且會降低盆土的透氣性,在夏季水分的蒸發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夏季的澆水頻率要比平時要多一點,同時可以向周圍的環境中多噴點水,使生長環境更潮濕。

施肥: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施肥時不要將肥水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透水,以沖淡土壤中殘留的肥液。

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間最低溫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應控制澆水,維持盆土干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某些品種甚至能耐0℃的低溫。

觀音蓮的繁殖方式

葉插:首先將完整的、成熟的葉片平鋪在濕潤的沙土之上,葉面需要朝上,葉背朝下,不用再覆蓋一層土,隨后放置再陰涼處,10天左右后,你會從葉片基部發現長出了小葉叢及新根,再將根系埋入土中。之后要讓它多曬太陽,并適當地澆水、施肥,慢慢就會長成一棵茁壯的新植株。

插穗:可選擇單葉、蘗枝或者頂枝進行插穗,剪取插穗的長短不限制,但是剪口需等干燥之后,去掉下部的葉片,然后插入沙床。通常在插后20天左右就會生根。進行插穗的土壤不能太過于潮濕,要不然剪口處很容易發黃、腐爛,在根長約2-3厘米時即可上盆。

分株:對單葉、蘗枝或頂枝進行分株繁殖,沿生長茂密的觀音蓮植株的地下塊莖分離處進行分割,注意每一部分都要有2到3株,分株時要盡量避免傷到觀音蓮的根系,再將這些分株分別上盆種植。同時還需要注意要避免積水現象,要不然觀音蓮就可能出現根系腐爛的狀況。

注意事項:蟲害防治

當植株常發生銹病、葉斑病和根結線蟲等危害,可采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進行防治,根結線蟲可選用3%呋喃丹顆粒劑進行防治。蟲害有黑象甲危害可選擇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來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