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鳶尾為秋植球根花卉,原產于西班牙及摩洛哥的原種。一般在10月中下旬種植,生根萌芽期10月下旬~11月下旬,抽薹期為翌年2月中下旬,始花期3月上旬。
終花期4月上旬,種球成熟期5月上旬,秋季將球根種植入土,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或堆肥的砂質壤土,覆土為球根的兩倍厚。追肥以氮肥為主。花葉嬌美,可作切花觀賞。
荷蘭鳶尾的生態習性:荷蘭鳶尾為種植球根。耐寒性與耐旱性較強,喜排水良好而適度濕潤的微酸性土壤。其生育適溫的幅度較寬,在20~25℃左右易開花,遇25℃以上高溫則花芽枯死;
能耐0℃低溫,但遇-2~-3℃花芽會受害枯死。花芽并非在球根中分化,而是球根定植后,植株伸長至2~3厘米時于冬季分化,到入春后抽薹而開花。在母球基部附生子球。6月份隨著地上部分的枯死,球根暫時進入休眠狀態。
荷蘭鳶尾的栽培技術
球根處理:荷蘭鳶尾球根的休眠較淺,常用高溫、低溫或熏煙打破。高溫處理即用30℃處理2-3周;低溫處理以8~10℃處理7~9周最為有效,多采用干式冷藏法。熏煙處理是目前最實用的方法。
處理時,先準備可以密閉的房間或以塑料布臨時圍搭。然后將鳶尾球報放入。若用稻殼作燃料,需用量為每平方米3升,在室內燃燒熏煙,并封閉人口。如此每天1次,連續3天即可。在處理期聞,球根無須特地攤開。
定植:球根荷蘭鳶尾一般在9月中旬定植。定植前兩周施入基肥。連作地塊還應用溴甲烷進行土壤消毒以防白絹病等病害。作好定植床,床幅1.0~1.2米。定植株行距9厘米×9厘米或10厘米×8厘米左右。定植時,若芽尖或根已伸長。要注意匆使其損傷。栽植深度以從球根的頸部剄地表約留5厘米為標準。
切花生產:選擇排水良好、微酸性砂壤土,忌連作;選擇健壯、無病蟲、周徑8.0厘米以上的種球作切花生產,周徑4.5~6.0厘米仔球作開花商品球培育的種源,種植前進行消毒處理;
露地種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溫度0℃以上可露地栽植,生長適溫18~23℃;花芽分化溫度8~15℃,最適溫度13℃,高于25℃或低于-2℃花芽發育受阻、易枯死;
加強水肥管理,注意病蟲害防治,整個生長期內,土壤保持充分濕潤,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2~3次,花采切后,施一次營養肥,以利于球莖生長;當花蕾先端著色時為采切適期,切花采切后植株保留2~3枚葉片,以利新球生長;待地上部枯黃時選擇晴天挖掘種球,涼干后,分級貯藏。
管理養護
溫度:溫度是影響荷蘭鳶尾生長的最重要的因素。荷蘭鳶尾的最適溫度為13~18℃。最高不超過25℃,最低溫度為5~8℃,遇-2℃~-3℃的低溫,花芽易受凍害枯死。生長前期室溫保持8~12℃,待花莖漸漸抽出,再逐漸升至室溫,溫度超過20℃時,切花品質下降,可通過通風、遮陽等措施降低溫度,以滿足其開花需要。
光照:光照也是影響鳶尾切花品質的重要因素。光照時間長。植株生長茁壯,花序豐滿。花色鮮艷;光照時間短,花序單薄,甚至造成盲花。在光照強,溫度高于25℃時,適當進行遮陽,同時加強通風,可有效控制切花品質下降;在高溫和透光較弱的溫室中,缺少光照是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時需適當補光。
肥水管理:土壤在整個生長期內保持濕潤,有利于促進根系生長。土壤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濕度不夠,往往植株較矮,花朵易枯萎。澆水易在早晨進行,既可有效緩解溫室中的空氣濕度,又有利于植株保持干燥的狀態,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較理想的空氣濕度為75%~80%。
在促成栽培過程中,采取加熱和通風的措施,可有效降低空氣濕度,避免濕度降低過快,致使葉片枯萎,導致切花品質下降。為提高切花品質,生長期每7d噴1次0.5%的尿素或硫酸亞鐵,現蕾前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
荷蘭鳶尾的繁殖方式
種球繁殖:母球經過種植開花后養分消耗殆盡,逐漸空癟、干縮,同時產生少量新球,新球周圍又會形成許多子球。子球種植1~2年可發育成開花球。
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后即可播種。為使其提前發芽,用水浸泡24h后,再冷藏10d,播于冷床中,秋季可發芽。實生苗2~3年才能開花,故生產上較少采用此法。
組織培養繁殖:將幼嫩花序消毒后接種在MS+BA5mg/L+NAA0.1mg/L的誘導培養基上,溫度22+-2,光照1500~3000lx20天后,花托節處形成少量淡綠色愈傷組織,愈傷組織陸續分化出白色胚狀體,在分化成花呀,呀長長至2cm時,分割開,接種在1/2ms+iba0.7mg/l+s3%生根培養基上,1個月后生根。
總結:溫度、濕度、光照、水分是影響鳶尾生長的重要因素。生產中鳶尾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6℃~18℃,濕度為75%~80%。由于鳶尾品種較多、生長特性、栽培周期也不盡相同。
因此在促成栽培時視品種自身的特性決定其適宜的管理措施,以達到理想的栽培效果。組織培養是加速新品種培育的有效方法,建議在新品種繁育時推廣組織培養法。
荷蘭鳶尾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荷蘭鳶尾的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細菌性軟腐病、青霉腐爛病、銹病、黑斑病、芽裂病及根結線蟲病、根腐線蟲病。選用脫毒種球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
青霉腐爛病主要是種球碰傷及儲藏時攜帶病菌造成的,栽植時進行嚴格種球消毒處理即可預防。細菌性軟腐病主要因高溫、高濕、水分過多造成的,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
銹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萎銹靈乳油600倍液進行防治。芽裂病是由于光照不足、濕度過高或溫度驟變、生長規律被打亂引起的,在栽培過程中稍加注意即可預防。
蟲害防治:通過進行土壤消毒及輪作可有效地減輕根結線蟲、根腐線蟲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