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又稱聚八仙、蝴蝶花,與曇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葉的半常綠灌木。4、5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

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分布于江蘇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揚州、昆山的市花。

形態特征:繡球莢蒾(原變型)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葉柄及花序呈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短毛,后漸變無毛。葉臨冬至翌年春季逐漸落盡。

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11厘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圓或有時微心形,邊緣有小齒,上面初時密被簇狀短毛,后僅中脈有毛,下面被簇狀短毛,側脈5-6對,近緣前互相網結,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10-15毫米。

聚傘花序直徑8-15厘米,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總花梗長1-2厘米,第一級輻射枝5條,花生于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萼齒與萼筒幾等長,矩圓形,頂鈍;花冠白色,輻狀,直徑1.5-4厘米,裂片圓狀倒卵形,筒部甚短;雄蕊長約3毫米,花藥小,近圓形;雌蕊不育。

瓊花(瓊花集)聚八仙(洪武郡志);八仙花(花鏡),蝴蝶木(拉漢種子植物名稱),揚州瓊花(博物)聚傘花序僅周圍具大型的不孕花,花冠直徑3-4.2厘米,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常凹缺;

可孕花的萼齒卵形,長約1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7-10毫米,裂片寬卵形,長約2.5毫米,筒部長約1.5毫米,雄蕊稍高出花冠,花藥近圓形,長約1毫米。

果實紅色而后變黑色,橢圓形,長約12毫米;核扁,矩圓形至寬橢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6-8毫米,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4月,果熟期9-10月。

生長習性:瓊花喜光,略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宜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耐寒,能適應一般土壤,好生于濕潤肥沃的地方。長勢旺盛,萌芽力強,種子有隔年發芽習性。

瓊花的養殖方法

土壤:瓊花之所以成為百姓喜愛的花卉,和它便于種植也是有直接關系的。這種話適應各種環境,尤其是不挑土質,不管是肥沃的大田土,還是相對貧瘠的砂土,或者是透水性比較差的黏土,都可以正常生長。

當然如果想要讓它長的更快更順利,最好還是選擇偏沙質的土壤,這樣便于花卉扎根,同時吸取更多的水分和營養。為了讓花開的更大也更艷麗,可以在花期到來之前葉面噴灑硫酸亞鐵,能夠改善花的顏色。

施肥:要想養好瓊花,施肥也是關鍵因素,因為瓊花在生長的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很高,因為肥料是瓊花生長過程中最主要的養分之一,我們基本每個月都要給它施肥一次,這樣才能讓你的瓊花茁壯成長。

澆水:說完施肥我們再來說說澆水適宜瓊花生長的環境是濕潤的并且還要通風好,我們在養殖瓊花的過程中一定要勤澆水,我們要少量多澆,澆就要澆透,但是不能多澆,如果造成積水現象,會造成根部腐爛的現象。

光照:瓊花這種植物是喜光植物,我們要讓它充分進行光照,但是瓊花害怕強光,所以在夏季時,我們要注意遮陰,如果讓它一直被強光照射,會讓他的葉子發黃,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

溫度:瓊花的適宜生長溫度在15~30℃之間。種植的時候可以放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再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如此交替調換就能夠很好生長發展了。

蟲害:能夠危害瓊花的病蟲害并不多,人工養殖需要注意細菌感染,預防的方法也很簡單,在農業上常用的波爾多液就可以起到很徹底的殺菌作用。在南方種植一般會選擇在梅雨季節提前噴灑,可以預防蟲害,也能阻斷細菌性疾病的傳染。此外,在夏季的時候,需要進行適當的遮陰,以避免強烈的陽光灼傷葉片。

養殖瓊花的注意事項:瓊花的適應性較強,用沙土栽培可使幼苗根系發達,在生長旺季應勤施薄肥,如發現葉片發黃,可用1/100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片。

瓊花葉片皮毛較多,一般不易受到蟲害。在梅雨季節,應噴些波爾多液防治病菌孢子在萌發時的分泌物能溶解這部分角質層,因瓊花角質層的折光性為中等,故暑天不宜直接接受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