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花屬于觀賞性桃花,每年的3至4月份開花,花朵鮮艷豐富,常見的碧桃花有白碧桃、紅碧桃、紅葉碧桃、紅花碧桃及五色碧桃等,是我國比較常見的綠化植物。碧桃花通常采用播種或嫁接的方式繁殖,下面好花網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解說一下。
碧桃,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是桃的變種,花后一般不結桃,花多重瓣,花色艷麗無比,是觀賞桃花中的極品。碧桃原產我國,在我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主產區在浙江、江蘇長美花卉基地、河南、山東、安徽等地。
漢代時傳到波斯、印度,繼而傳至歐洲,最后又傳到日本。碧桃樹,樹皮灰色,主干粗而壯,樹高可達3-4米,每年3-4月開花,有重瓣花、單瓣花之分,大多不結果,花色豐富多彩,是著名的觀賞花卉。
形態特征: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
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
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幾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洼;
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2n=16。
碧桃花的養殖方法
1、土壤:碧桃喜肥沃且通透性好、呈中性或微堿性的沙質壤土,在粘重土或重鹽堿地栽植,不僅植株不能開花,而且樹勢不旺,病蟲害嚴重。
2、澆水:碧桃耐旱,怕水濕,一般除早春及秋末各澆一次開凍水及封凍水外,其他季節不用澆水。但在夏季高溫天氣,如遇連續干旱,適當的澆水是非常必要的。雨天還應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水大爛根導致植株死亡。
3、陽光:碧桃喜干燥向陽的環境,故栽植時要選擇地勢較高且無遮陰的地點,不宜栽植于溝邊及池塘邊,也不宜栽植于樹冠較大的喬木旁,以免影響其通風透光。
4、溫度:碧桃較耐寒,碧桃正常開花在清明節前后,如欲讓它在春節期間開花,應將碧桃盆景放在室外背風向陽處,進行冬化處理,于春節前60天左右入室,室溫保持在15℃~20℃。
5、施肥:碧桃喜肥,但不宜過多,可用腐熟發酵的牛馬糞作基肥,每年入冬前施一些芝麻醬渣,6至7月如施用1至2次速效磷、鉀肥,可促進花芽分化。
6、修剪:碧桃一般在花后修剪。結合整形將病蟲枝、下垂枝、內膛枝、枯死枝、細弱枝、徒長枝剪掉,還要將已開過花的枝條進行短截,只留基部的2至3個芽。這些枝條長到30厘米時應及時摘心,促進腋芽飽滿,以利花芽分化。
7、病蟲害防治:為害碧桃的害蟲,常見的有祧蚜、桃粉蚜、浮塵子、介殼蟲以及梨小食心蟲。病害有縮葉病、細菌性穿孔病和流膠病等。防治方法:通常在休眠期噴1次4?5度的石硫合劑,花后噴600倍的代森鋅或800倍退菌特。發生害蟲時,可噴40%樂果1,200?1,500倍液,或3,000?4,000倍的三硫磷等藥劑。
碧桃落葉后進入休眠。它的休眠時間比較短,一般在7°C以下,經過700?1,200小時就能通過。因此,盆栽碧桃也適宜用作催花處理,為節日増添歡慶熱烈的氣氛。如果需要在春節開花,可在落葉后把盆移放到7°C以下的冷涼地方。
春節前1?1.5月,把盆移入室內,先給予10°C左右的溫度,以后逐漸提高室溫,在20?25°C的環境中,經15?20天就可以開花。開花后應把碧桃移放在15°C左右的環境里,這樣可以延長花朵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