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拉丁學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香水植物,靈香草,香草,黃香草,拉文德。屬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薰衣草屬的一種小灌木。莖直立,被星狀絨毛,老枝灰褐色,具條狀剝落的皮層。

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被或疏或密的灰色星狀絨毛,干時灰白色或橄欖綠色,全緣而外卷。輪傘花序在枝頂聚集成間斷或近連續的穗狀花序;苞片菱狀卵形,小苞片不明顯;花萼卵狀筒形或近筒狀;花冠長約為曹的二倍,筒直伸,在喉部內被腺狀毛。小堅果橢圓形,光滑。

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歐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島,后被廣泛栽種于英國及南斯拉夫。其葉形花色優美典雅,藍紫色花序頎長秀麗,是庭院中一種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適宜花徑叢植或條植,也可盆栽觀賞。

生長習性:薰衣草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成年植株既耐低溫,又耐高溫,在收獲季節能耐高溫40℃左右。薰衣草是一種性喜干燥、需水不多的植物,年降雨量在600~800mm比較適合。

返青期和現蕾期,植株生長較快,需水量多;開花期需水量少;結實期水量要適宜;冬季休眠期要進行冬灌或有積雪覆蓋。所以,一年中理想的雨量分布是春季要充沛、夏季適量、冬季有充足的雪。

花期:薰衣草的開花時間通常是在六月份。一般冬季沒有花,而夏天會有少量的花開,不論國家和地區。但是在一些比較涼爽的夏天,薰衣草的花就會開得非常好,尤其是保護的比較好,或是盆栽的薰衣草開花的時間會更長,但是開花的時間不一定。

薰衣草花語:在歐洲傳統中,薰衣草似乎與愛情天然相關,大量的愛情傳說或民間習俗都涉及到薰衣草,《薰衣草代表真愛》是伊麗莎白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詩。薰衣草的花語是“等待愛情”,意味著一種含蓄的示愛,一種堅定的承諾,歷經磨難而終能攜子之手。薰衣草被人們認為是驅除不潔之物及熏香的重要工具之一。

薰衣草的種植價值:薰衣草植物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生態觀賞價值。其植株低矮,全株四季都呈灰紫色,生命力強,耐修剪,葉形花色優美,高貴典雅。可用于建薰衣草專類芳香植物園,做到綠化、美化、彩妝、香化一體。既能觀賞,又能凈化空氣、治療疾病,起到醫療保健的作用。

盆栽薰衣草怎么養?

花盆:薰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時為預防過濕可選用陶盆或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長到相當的大小。養薰衣草用盆,需要視苗齡而定。初育小苗,幾厘米的小盆即可,隨著它的長大,就需要多次進行換盆,成株的薰衣草,需要口徑40~60厘米的花盆方可滿足需求,而且大小也協調。

土壤:薰衣草適宜于微堿性或中性的沙質土,須特別注意選擇排水良好的介質,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后使用。如是露地栽培時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可將土堆高成畦后再種植。

澆水:薰衣草不喜歡根部常有水滯留,在一次澆透水后應待土壤干燥時再給水,以表面培養介質干燥,內部濕潤為度,葉子輕微萎蔫為主。澆水要在早上,避開陽光,水不要濺在葉子及花上,否則易腐爛且滋生病蟲害。持續潮濕的環境會使根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呼吸而生長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

光照: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及適濕的環境,能夠給予全日照的環境較佳,半日照亦可生長,唯開花較稀少。夏季應至少遮去50%的陽光,并增加通風以降低環境溫度,如此雖生長衰弱,但不至死亡。冬季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長良好,應在全日照下栽培。

溫度:薰衣草為半耐熱性,好涼爽,喜冬暖夏涼,生長適溫15~25℃,在5~30℃均可生長,限制溫度35℃以上,長期高于38~40℃頂部莖葉枯黃。北方冬季長期在0℃以下即開始休眠,休眠時成苗可耐-20~-25℃的低溫。

施肥:薰衣草施肥可將骨粉放在盆土內當做基肥(每三個月用一次),小苗可施用花寶二號(20-20-20),成株后再施用磷肥較高的肥料如花寶三號(10-30-20)。施淡肥,薰衣草不宜施肥過多,否則香味會變淡。

修剪:新定植的薰衣草前期生長較緩慢。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薰衣草在4月中旬進入返青期,為促進薰衣草增加分枝和根系發育,要在4月底至5月上旬進行人工修剪,即將距地面15cm以上的頂端枝條進行 修剪平茬,對植株中部重剪,四周輕剪。

葉斑病:一般從5月份開始,七八月份達到高峰。噴波爾多液1∶200預防2~3次,或代森鋅500~800倍液。根腐病、鐮刀菌凋萎病: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灌根或葉面噴施。

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稀釋600~1000倍液,或三氯殺螨醇等葉面噴霧。葉蟬、跳甲:用50%辛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12%滅蟲冠乳油等菊酯類藥劑防治。

換土換盆:先不要澆水,讓土干一些,然后用工具把靠盆沿的土松一下,把盆倒過來,輕輕把苗挖出來,盡量不要弄到根系,在新盆里先墊點排水好的介質,再放進土,放點底肥,再放一層土,然后把苗放進去,把花盆內填滿土,澆一次透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