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70厘米,臺灣山地的茶農在種植茶葉,特別是臺灣特有的高山云霧茶時,需要在茶山周邊、甚至是茶葉植株的附近就輔助的種上“魯冰花”這種植物,原因是這種植物據說可以幫助茶葉健康生長,并且可以讓茶葉具有芳香甜美的作用。

魯冰花為掌狀復葉,多為基部著生,小葉10~17枚,披針型至倒披針型,葉質厚,葉面平滑,背面具粗毛。總狀花序頂生,高度40~60厘米,尖塔型,花色豐富艷麗。

常見紅、黃、藍、粉等,小花萼片2枚,唇形,側直立,邊緣背卷;龍骨瓣彎曲。莢果長3~4厘米,種子較大,褐色有光澤,形狀扁圓。園藝栽培品種較多。原產北美,多生長于沙地的溫帶地區。

魯冰花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南美洲、地中海地區以及非洲,葉子由很多生長在葉柄兩側的羽毛狀小葉構成,開漂亮的白色,藍色,黃色,或紫色花朵。有一些羽扇豆品種是栽種在花園里的,在歐洲有一些栽培的羽扇豆是用作草料的。有一種叫做矢車菊的品種是德克薩斯州的州花。

魯冰花是豆科中的一個屬,這類植物大多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0.3到1.5米;另外也有少數為一年生植物,且有些為灌木,可長到3米以上高度。與其他許多豆科植物一樣,羽扇豆也參與固氮作用。魯冰花的花語:母愛。魯冰花的其它花語:幸福、貪婪的心、苦澀、悲傷、空想。

生長習性:性喜涼爽,陽光充足,忌炎熱,稍耐陰。深根性,少有根瘤。生于沙質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質(ph值5.5),中性及微堿性土壤植株生長不良。

魯冰花植株最高可以長到70厘米左右,喜歡生長有通風性能良好陽光充足的環境中,不宜在炎熱的環境中生長,很容易枯萎,尤其是花期容易讓花朵無光澤泛黃。對于土壤要求不是很高,最好是土層深厚土壤,因為魯冰花屬于深根植物,不能在中性及微堿性土壤中種植會讓它生長不良。

魯冰花的文化背景:5世紀卡爾塔哥的主教圣歐格尼斯之花。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圣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于教會在紀念圣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

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圣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

羽扇豆就是被選來祭祀5世紀卡爾塔哥的主教──圣歐格尼斯的芯花朵。它是一種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產在地中海。羽扇豆多半生長在其它植物無法生存的砂質地。羽扇豆因其根系具有固肥的機能,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茶園中廣泛種植,被臺灣當地人形象地稱為“母親花”。但臺灣對羽扇豆采用了音譯的名字“魯冰花”。

“Lupin”在希臘文里是“悲苦”的意思。羽扇豆的種子苦澀異常含在嘴里,令人皺眉,看起似乎很痛苦的樣子。因此它的花語是“苦澀”。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老是被認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喜歡實話實說,不懂得看場合。這種直腸子個性,最好改一改,否則會吃悶虧的。

魯冰花的繁殖方式:魯冰花生產中多以播種繁殖,春秋播均可,3月春播,但春播后生長期正值夏季,受高溫炎熱影響,可導致部分品種不開花或開花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觀賞效果差。

自然條件下秋播較春播開花早且長勢好,9~10月中旬播種,花期翌年4~6月。72孔或128孔穴盤點播、覆蓋。育苗土宜疏松均勻、透氣保水,專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珍珠巖混合使用為好。種子較大,普通或包衣處理,約40粒/克。發芽適溫25℃左右,保證介質濕潤,7~10天種子出土發芽,發芽率高。

播種繁殖:播種繁殖于秋季進行,在21-30℃高溫下發芽整齊。羽扇豆生產中多以播種繁殖,春秋播均可,3月春播,但春播后生長期正值夏季,受高溫炎熱影響,可導致部分品種不開花或開花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觀賞效果差。自然條件下秋播較春播開花早且長勢好,9~10月中旬播種,花期翌年4~6月。

72孔或128孔穴盤點播、覆蓋。育苗土宜疏松均勻、透氣保水,專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珍珠巖混合使用為好。種子較大,普通或包衣處理,約40粒/克。發芽適溫25℃左右,保證介質濕潤,7~10天種子出土發芽,發芽率高。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根莖處萌發枝條,剪成8-10cm,最好略帶一些根莖,扦插于冷床。夏季炎熱多雨地區,羽扇豆常不能越夏而死亡,故可作二年生栽培,宜早春栽植于栽培地,株距40cm,早栽早發棵,開花結籽較早。入夏前結實后地上部分枯萎,秋季再萌發新株,或于枯萎前采收種子。華北需保護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