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觀葉類花卉。常用于花壇、會場、劇院布置圖案,也可作為花籃、花束的配葉。繁殖方法為播種和扦插,彩葉草喜溫耐寒適應性強,注意病蟲害防治。常木質化,分枝少。葉對生,卵圓形,葉面彩色,因品種不同有黃、紅、紫、橙、綠等各色斑紋。花期夏秋季,圓錐花序,花小,淡藍或帶白色。

形態特征:彩葉草為總狀花序、花小、淺藍色或淺紫色。小堅果平滑有光澤。彩葉草變種、品種極多,五色彩葉草(Var· verschaffel訊)葉片有淡黃、桃紅、朱紅、暗紅等色斑紋,長勢強健。

黃綠葉型彩葉草(ChartreuseTyPe)十小黃綠色,矮性分枝多。皺邊(FringedTyPe)葉 緣裂而波皺大葉型(Large-LeavedType)具大型卵圓形葉,植株高大。彩葉草的花期為夏、秋季。盆栽彩葉草一般花期11~12月,冬季盆栽觀花。

生長習性:彩葉草喜溫性植物,適應性強,冬季溫度不低于10℃,夏季高溫時稍加遮陰,喜充足陽光,光線充足能使葉色鮮艷。

彩葉草的栽培技術

采集種子:彩葉草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唇形科彩葉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現于綠地或家庭中栽培的均為人工改造后的園藝變種。園藝變種盆栽時株高約30厘米,葉對生、卵形或圓形,在綠色的葉片襯底上有紫、粉紅、紅、淡黃、橙等彩色的斑紋。

彩葉草來自熱帶,因此喜溫暖,不耐寒,越冬氣溫不宜低于5℃,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喜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能耐半陰,忌烈日暴曬,可在室內短期擺放,要求栽種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如僅作觀賞用,生長期需摘心數次,促進分枝,使形態豐滿。如果要收獲種子,最好不要摘心。

在卜海地區,彩葉草于8 -9月開花。開花前,先要選擇III.色鮮艷的植株留種;開花時,應對花序用毛筆沾花粉刷柱頭的形式進行人工授粉,然后套紙袋隔離,以防雜交退化。在開花前期,應施用一些磷鉀肥,保證結實時的營養需求。

一般開花受精后,只要陽光充足、無病蟲危害,彩葉草可以結籽,結籽后一個月種子成熟,則可分株采收,曬干后保存,留作來年播種。由于彩葉草種子細小,收獲時應帶莢晾曬。需說明的是,自己采收的種子,第二年播種后肯定會有一些退化變異的現象,自幼苗期應淘汰不良植株。

盆栽方法:彩葉草盆栽以小型為好,一般成苗上內徑10厘米筒盆,經20天至3 0天養護,株高達15厘米即可擺放觀賞,室內放置應選南窗口漫射光線較強處,保持盆土干濕適度,空氣清新,環境清潔。室外養護,入夏應放疏蔭環境。全年可追施稀薄液肥3次。

如果主莖生長過高應及時摘心。在不采收種子的情況下,最好在花穗形成的初期把它摘除,因為抽穗以后株姿大多松散失態,降低觀賞效果。10月初,入中、高溫室越冬,此期可重剪來更新老株,同時,結合翻盆進行換土。最大用盆內徑14厘米為止,再大不便擺放。

彩葉草小堅果成熟后很容易自然脫落,還怕暴風驟雨吹打,故應于萼片變黃時把花穗輕手逐個剪下來脫粒,落地種子雖有一些能萌芽出苗,但因不能耐寒,故起不到自播繁衍的作用。

繁殖條件:水,喜濕潤,夏季要澆足水,否則易發生萎蔫現象。并經常向葉面噴水,保持一定空氣濕度。肥,多施磷肥,以保持葉面鮮艷。忌施過量氮,否則葉面暗淡。

土,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一般園土即可。溫,喜溫暖,耐寒力較強,生長適溫15-25℃,越冬溫度10℃左右,降至5℃時易發生凍害。光,喜陽光,但忌烈日曝曬。

病害防治:彩葉草在幼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應注意播種土壤的消毒。生長期有葉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室內栽培時,易發生介殼蟲、紅蜘蛛和白粉虱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幼苗猝倒病是播種繁殖瓜葉菊常遇到的一種病害,常可見到幼苗葉色翠綠即倒伏死亡,或腐爛或干枯,該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和立枯絲核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由種子或水滴噴濺傳播。

幼苗期要根據設定的株形進行摘心,若想培養為叢生而豐滿的園柱形,則必須對幼苗的主干摘心,若想培養為圓錐形,則主干不摘心而是對側枝進行多次摘心,若不采種,則應及時對花序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