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解酒醒脾。用圓形或略成扁腎形,長5~15mm,寬2~6mm,適宜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胸膈飽脹,嘔吐酸水等傷及胃氣之癥。為豆科植物葛的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

形態特征:葛為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背著,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7-15(-19)厘米,寬5-12(-18)厘米,先端長漸尖,側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揭色絨毛。

葛是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有頗密集的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遠比小苞片長,早落;小苞片卵形,長不及2毫米;花2-3朵聚生于花序軸的節上;花萼鐘形,長8-10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裂片披針形,漸尖,比萼管略長;

花冠長10-12毫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黃色硬痂狀附屬體,具短瓣柄,翼瓣鐮狀,較龍骨瓣為狹,基部有線形、向下的耳,龍骨瓣鐮狀長圓形,基部有極小、急尖的耳;

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上部離生;子房線形,被毛。葛的莢果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長硬毛。葛的果期11-12月。葛的花期9-10月。

生長習性: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叢和疏林中。分布于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坡、路邊草叢中及較陰濕的地方。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葛花的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3~4月播種。種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時,取出晾干表面水分,點播,按行株距50~60厘米挖淺窩,每窩播種4~5粒,再施入人畜糞水,最后蓋3~4厘米厚的細土。

壓條繁殖:時間選擇:這種方法最好選擇在夏季。詳細步驟:我們要選取那些比較健壯的枝條,用連續壓條法,將它埋在土壤中使它生根。等到它長出根來之后,我們要做的就是施上一些肥料。

并且注意將周圍的雜草除掉。等到第二年春初,它還沒有萌發出來的時候,我們要將它剪成單株,然后挖出來進行栽種。注意,別忘了填入堆肥,上面還要覆蓋一層薄薄的土。

扦插繁殖:在早春未萌發前,選擇節短、生長1~2年的粗壯葛藤,每2-3個節剪成一段,每穴扦插2~3根,插條入土一端以成環狀或半環狀平臥穴中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蓋上壓緊,再蓋一層松土,上面一端留一個芽露出土面,插后及時噴水。

播種繁殖:時間選擇:使用這種方式的話,我們一般會選在三到四月份,也就是春季初期和中期。具體步驟:首先要對種子進行一些處理,將選好的飽滿種子放在三十到三十五攝氏度左右的清水中浸泡二十四個小時,然后把它們取出來,等到表面的水分被晾干。

然后就是正式進行播種了,我們要用點播的方法,行距控制在五十到六十厘米就可以了。每一行要挖一些淺窩,每個里面撒上四五粒種子。播種好之后,再施加一些動物糞便,然后再蓋上三四厘米厚的土壤就行了。

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質壤上。在冬季深翻30~50厘米,使風化2~3個月,至第二年春季再耙平,作畦。根頭繁殖:在冬季采挖時,切下10厘米左右長的根頭,直接栽種。

田間管理:出苗后需間苗,每穴留壯苗1~2株;苗高17厘米時應設立支柱或搭設棚架,以利藤蔓伸展;苗高170厘米左右時,應摘除項芽,促使分枝。每年中耕除草2~3次,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追肥以磷鉀肥、廄肥為佳。

葛花的作用與功效

1、葛花能解酒:解酒是葛花重要的功效之一,它能促進人體內酒精毒素的分解,也能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平時人們喝醉以后可以直接用葛花泡水喝,能起到快速解酒的作用。

2、葛花能止血:止血也是葛花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時人們出現外傷出血時,可以把干燥后的葛花研成細末以后直接外敷在傷口上就能快速止血,另外平時把葛花加水煎制以后服用,還能治療人類的吐血與便血,止血效果也特別好。

3、能開胃消食:葛花能開胃消食,它能提高人類脾胃的消化能力,也能加快身體內食物的消化,能增加食欲,開胃消食,對人類的食少腹脹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等癥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葛花的禁忌:葛花雖好服用時卻有一定的禁忌存在,特別是那些低血壓患者和心動過緩的患者,都不能服用葛花,不然會讓病癥加重, 另外平時用葛花解酒以后,三天內不能再喝酒,不然身體內殘留的葛代代花的功效與作用花藥力在,會引發劇烈的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