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葉竹節秋海棠(學名:Begonia maculata Raddi)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平滑,有分枝,高可達100厘米,葉質厚,斜長圓形至長圓狀卵形,葉緣波狀,下面紅色,上面有圓白點,葉背面暗紅色,花萼紅色,花瓣粉紅色或白色,花被片2大2小,雌花花被片等大,子房有翅。

斑葉竹節秋海棠原產巴西。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有人工引種栽培 。該花形,葉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來點綴客廳、櫥窗或裝點家庭窗臺、陽臺、茶幾等地方。花期夏秋。

形態特征:斑葉竹節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平滑,有分枝,高60-100厘米.葉質厚,斜長圓形至長圓狀卵形,基部心形,長10-20厘米,葉緣波狀,無齒,下面紅色,上面有無數圓白點葉片斜橢圓形狀披針形,葉表面灰綠色具銀白色圓斑玉邊緣,葉背面暗紅色,在光線作用下葉片呈紅褐色,圓斑和邊緣呈黃綠色。

斑葉竹節秋海棠的花具伸長的細花梗,花萼紅色,花瓣粉紅色或白色,簇生于短總梗上;雄花直徑約2.5厘米,花被片4,2大2小,雌花花被片5,等大,子房有翅。

生長習性:斑葉竹節秋海棠喜溫暖、潮濕,宜充足的散射光。夏季置涼爽處,忌高溫。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生長期多澆水、噴水及追施液肥。越冬溫度8℃以上。

斑葉竹節秋海棠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于10℃,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巖石縫隙中,這對根部生長和發育極為有利。適合生長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斑葉竹節秋海棠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斑葉竹節秋海棠于5-6月結合翻盆和修剪進行。剪取生長健 壯、長10-15厘米、具2-3節的枝條作插穗,上面保留2-3 片葉,因葉大,可剪去葉片的1/2-1/3,待傷口陰干后插于 基質。

在氣溫和半陰條件下,25-30天可生根。也可用單芽扦插,截取帶單芽的莖段,剪去葉片的2/3,扦插后遮光50%-70%,并保持插壤濕潤,平時多噴水,但要防止插壤過濕而造成插芽腐爛。

經20天左右可生根,1個半月 至2個月成苗,成活率達90%左右。也可水插,剪取粗壯枝 條插于水中,給予半陰條件,并1-2天換1次水,經20天左 右可生根。

分株繁殖:斑葉竹節秋海棠春季結合翻盆進行。將叢狀大株從根莖結合處切 成數株,然后分別上盆。

斑葉竹節秋海棠養殖方法

扦插:于5?6月結合翻盆和修剪進行。剪取生長健 壯、長10?15厘米、具2?3節的枝條作插穗,上面保留2?3 片葉,待傷口陰干后插于基質。在半陰條件下,25?30天可生根。也可水插,剪取粗壯枝條插于水中,給予半陰條件,并1?2天換1次水,經20天左 右可生根。

溫度: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8?20°C。是秋海棠 中較耐寒的種類,但尚需5°C:以上的溫度才能越冬。畏酷暑,溫度達30°C以上時,植株生長緩慢而呈半休眠狀態。養護不當時易產生落葉,應采取遮蔭、葉面噴水、加強通風等措施降低溫度,形成相對涼爽 的小環境。

光照:喜充足的散射光,忌強烈陽光曝曬,陽光過烈 時葉片易發黃、灼傷焦邊,甚至落葉。也不宜過陰,否則植株徒長而長得細髙,開花稀少甚至不開花,嚴重時還會引起落葉。5? 9月應進行遮蔭,遮去光照的50%?60%,或將植株置于散射光充足處。其他時間則需給予充足的陽光,春、秋季光照充足時容易 形成花芽。

澆水:畏干旱,喜濕潤的土壤環境,生長期間應充分澆 水,保持盆土濕潤,不使過干或過濕,過干、過濕都會影響根系的吸收而引起落葉和落蕾、落花。忌過濕和積水。

夏季高溫時植株雖呈半休眠狀態,但由于氣溫高、葉面積 大,澆水仍需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涕透”的原則,但要防止濕 澇。冬季則節制澆水,保持盆土稍干燥的狀態。澆水過多易引起 爛根、落葉。

施肥:4?6月每10?15天追施1次肥料。4月上中旬的施肥宜以氮為主孕蕾期應增施磷鉀肥,由于根系多而細小,對肥料濃度比較敏感,施肥要注意“薄肥勤施”,避免肥液過濃。秋季又值生長旺盛時期,每10?15天追施1次以氮為主的肥料,但10月后停施氮肥,追施2次磷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抗寒力。冬季溫度低時停止施肥。

修剪:幼苗期應進行摘心,以促發分枝,形成豐滿的株形。因花序生于新枝上,應在新枝生長至適當高度時,剪除衰老的枝條,促使植株更新,利于日后的開花。花謝后應立即剪去殘花和開過花的枝條,以促發新枝,使其多孕蕾、勤開花。

園林用途:斑葉竹節秋海棠一般于春季進行扦插、分株繁殖。室內盆栽觀賞佳品。斑葉竹節秋海棠綠色的葉片上布滿白色的斑點,猶如天空上的點點繁星,和紅色鮮麗的葉背和大而下垂的深紅色花序相互映襯,更顯色彩嬌麗華美,相得益彰。是觀葉、觀花俱佳的觀賞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