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學名:Orchidaceae),屬蘭科,是單子葉、多年生草本植物,亦叫胡姬花。由于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蘭花又稱中國蘭。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 2~3片成一束。蘭的根、葉、花朵、果、種子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蘭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具高潔、清雅的特點。古今名人對它評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人見人愛,它有宜人的香氣,“路旁草簇有蘭花,不露英姿不顯華;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隱奇葩 ”。這種散發幽香的蘭花歷來為人們所青睞。
蘭花那撩人而帶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花卉的香氣不能比擬的。不論蕙蘭的清香,春蘭的濃香,某些建蘭的木樨香,還有某些報歲蘭的檀香味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清而幽。
形態特征:蘭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常與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
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卷曲,俗稱捧。
左右對稱、唇瓣、花粉塊和合蕊柱是蘭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塊的特征卻有些例外,除擬亞蘭科和杓蘭亞科沒有,其他大部分蘭科植物還有花粉塊柄。古人以“一莖一花者為蘭”,一莖多花者為蕙。
生長習性:蘭性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因此栽培基質要求:通氣、松軟、漏水性好,呈微酸性。室外栽培最常用的是泥花土。各地的氣候、環境、都能影響蘭花的生長,所以選擇植料的方式不同。
例如福建閩南一帶,四季天氣較暖和,不會太冷,蘭花生長速度快,適合用小鵝卵石種植,第一、節省資源。第二、鵝卵石利于通風、不積水。蘭花在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生長良好,過干或過濕都易引發蘭病。
蘭花的繁殖方式:蘭花常用分株、播種及組織培養繁殖。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
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后。
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后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繁殖技術
場地選擇:要求四周空曠,通風良好,并靠近水面,空氣濕潤,無煤煙污染。場地的西南面,可種常綠闊葉樹,郁閉度應在0.7左右,這樣可減少午后陽光照射,調節濕度與溫度。
澆水:以雨水或泉水為宜,不宜用含鹽堿的水,如用自來水,應將水擱置數天后使用。澆水要看氣溫情況而定,春季澆水量宜少,夏季宜多;梅雨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盆土宜稍干;
秋后天氣轉涼,澆水量酌減,保持濕潤即可。冬季在室內宜干,減少澆水次數,且宜于中午時澆。蘭花可淋小雨,但連續下雨或暴雨則易爛心、爛葉,故須注意防雨。
施肥:栽蘭宜用餅肥,以草木灰4份、豆餅10份、骨粉10份混合拌勻,放于缸內,分幾次加水,使豆餅浸漲為止,后加蓋密封,經一年腐熟,再制成干粒。使用時放于盆面即可。如用全糞,也應經一年腐熟,摻水沖淡濾渣使用。一般從5月開始施肥,至立秋停肥,掌握薄肥多施。施肥應在傍晚進行,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
遮陽及防寒:除早春及冬季外,都要放在露天棚下。蔭棚要求通風良好,蘭花在3~4月間剛出房時,可以多曬太陽,以后蔽蔭時間漸增。冬季蘭花須搬入室內防寒,室溫保持1~2℃。另外,蘭花在春季出房后,秋季進房前,要注意防霜。
注意事項:傷口要防菌-換盆或分株時,根部有傷口,要先用殺菌劑涂抹傷口,防止病菌侵入。盆子勿太大-小株栽大盆,植料用量多,容易導致通氣不良,澆水也不易控制。若澆水吸水太多,植料不易干燥,細菌侵入引起爛根。
蘭花要淺植-種植蘭株不可太深,否則長期潮濕會腐爛。種植時,將植料填充根部、基部或假球莖必須露出。根部要展開-種植蘭花時根部要均勻展開,不可擠壓在一起,這樣每條根才能接觸植料,通氣也好。
數天不澆水-新種植的蘭花,根部可能受傷,傷口涂了殺菌劑,3~5天不澆水,才能達到藥效,也能促進新芽新根生長。避免強光照-新種植蘭花,都必須避免強光直射,以防脫水,應置于暖和而蔭蔽的地方,可以用噴霧來提高空氣中的濕度,直到蘭花恢復正常生長。
葉片泛黃:一般是爛根或根空心了。需改善澆水、改變環境濕度、光照度。蘭花葉片泛黃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正常退草,因為正是發芽的時候,新陳代謝,養分跟不上,老苗退去把養分留給新苗長起來。不過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比如爛根了,軟腐跟莖腐了,這些要勤觀察,發現要果斷處理,不然會全軍覆沒的。
分布與采集:上山采集野生蘭,對于發現新品種,選擇優良雜交親本,均有著重要意義。在采集過程中,要考慮到選擇花期、提高成活率,當地氣候及當地蘭花土壤干濕。各地的生長環境不同等因素,同時要做好注意安全、防火、不誤闖禁區、做好采挖記錄等工作。
在蘭花養植、經營過程中,由于蘭商對一些新奇蘭花品種的瘋狂炒作,曾一度使得蘭花的價格異常升高,不斷出現“天價蘭花”。在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出現了對野生蘭花資源的大規模毀滅性采集。
并導致不少蘭花野生境地遭到極度破壞。為此,國家采取了設立禁采保護區、建立品種保護級別、完善野生資源立法,以及對不法采集者嚴加處罰等保護措施。
從長期、有效利用蘭花資源,尊重、崇尚環保的角度出發,蘭友們應當樹立科學、合理、環保、守法的蘭花采集意識。貴陽市市花、紹興市市花、浙江省花。民國時期,南京特別市市政府頒布以蘭花為南京市市花。
寒冷地區:北方地區若要養好蘭花,應盡量創造適合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滿足蘭花生物學特性的要求,才能使其生長開花良好。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選擇好用盆和培養土:一般家庭養蘭,盆的選擇還是以泥盆為好。如為裝飾效果增加美感,可在泥盆外面套個彩釉的瓷盆。盆的大小以蘭根能在盆內完全舒展開為宜。
盆土最好用蘭花泥。也可自行調制。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6份、沙土3份、餅肥1份,或用腐葉土5份、堆肥土3份、粗沙2份混勻配制。上盆方法參見:蘭花的選購常識和栽培技術。
薄肥要巧施:給蘭花施肥要施薄肥,切忌施濃肥,有“清蘭花,濁茉莉”之說。新栽的蘭株,第一年不宜施肥;從第二年清明以后開始施肥,直到立秋為止。可每月施1~2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
由于蘭花系肉質根,切勿施未經腐熟的肥料,以免爛根。每次施肥前要控水1~2天,待盆土稍干些再施。施后第二天早晨要澆一次水,以防肥液中有不潔之物污染根系使蘭根受害。施液肥時要注意避免濺污葉片。
對于經過幾年培養已到花齡的蘭株來說,前期以施氮肥為主,以促進新芽萌發并快速生長;后期以施磷鉀肥為主,有利假鱗莖增大,葉寬厚,并為花芽分化提供足夠的養分。具體地講,每年秋季花芽分化前宜連續施兩次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
孕蕾期于晴天傍晚先用清水洗凈葉片,待干后再用小噴霧器把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在葉面及葉背,或根施草木灰水。這時的根外施肥對促進蘭花的根、莖、花的發育均有益。陰雨天勿施肥,冬季休眠期也要停止施肥。花謝以后20天左右再施兩次以氮肥為主的液肥或復合化肥,可促進植株生長。
光照要適宜:蘭花性喜蔭蔽、涼爽環境,忌陽光直射。故北方4~5月上旬上午9時前可適當多見些陽光,5月中旬以后需要遮蔭,此時需放至涼爽通風處培養,冬季放在南窗附近,接受較多的光照,以增強其生命力,促進花芽分化。
尤其對冬季開花的墨蘭、寒蘭更應在冬季放室內向陽處,沒有光照是開不好花的。總之,養蘭應做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意思是春忌寒風侵襲,不要移出室外;
夏季怕陽光直射,應放置在涼爽通風處;秋忌盆土干燥,此時正是蘭花孕蕾期,應適當增加澆水量;冬季處于休眠狀態,水多易爛根,以間干間濕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