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學名:Annona squamosa Linn.)番荔枝科、番荔枝屬落葉小喬木;樹皮薄,灰白色,多分枝。葉薄紙質,橢圓狀披針形,葉背蒼白綠色;側脈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單生或2-4朵聚生于枝頂或與葉對生,青黃色;

花蕾披針形;萼片三角形,被微毛;外輪花瓣狹而厚,長圓形;雄蕊長圓形,藥隔寬;心皮無毛,每心皮有胚珠1顆。果實由多數圓形或橢圓形的成熟心皮微相連易于分開而成的聚合漿果圓球狀或心狀圓錐形,無毛,黃綠色,外面被白色粉霜。花期5-6月,果期6-11月。

番荔枝中國浙江、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均有栽培。原產熱帶美洲;現全球熱帶地區有栽培。果食用,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

為熱帶地區著名水果,含蛋白質2.34%,脂肪0.3%,糖類20.42%;種子含油量達20%。樹皮纖維可造紙。根可藥用,治急性赤痢、精神抑郁、脊髓骨病;果實可治惡瘡腫痛,補脾。紫膠蟲寄主樹。

番荔枝的栽培技術

土壤:番荔枝類果樹對各類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在砂質到黏壤質土上都能生長。但是要獲得高產和穩產,則以砂質土或砂壤土為好。因為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會影響開花坐果。而疏松的砂壤土則無此弊端,容易通過施肥和灌溉來控制生長。如土層淺薄,可培土加厚土層,改進排水,也可進行覆蓋,促使表土層吸收根的發育。

定植:番荔枝定植時,苗木應選用以普通番荔枝作為砧木的嫁接苗,種植時間選擇在春季最好,特別是在未萌芽前種植,成活率最高。也可在6-7月雨水季節定植,但要注意排水,番荔枝根部最忌積水。

定植時對最好對苗木進行分級,從外地調入的苗木栽種前需在水中浸根3-5小時。此后將苗放入深20-30厘米的穴中,缺水的山地可適當加深10厘米,使根系舒展,邊填土邊提苗邊踏實,種好后在四周做1個樹盤,用稻草等覆蓋物覆蓋并澆足定根水。

肥水:番荔枝的施肥原則為根據樹體大小和不同生長階段科學施肥,以施用有機質肥為主,有機肥、無機肥結合的方式進行,逐步向綠色農業靠攏。一般1年施肥3次,第1次在冬季修剪前后,結合深翻土壤和清園進行,施用以有機肥為主。

深挖深放,重施全施,施用全部有機肥,以及占全年80%的磷肥、20%的氮鉀肥;第2次于夏期果開花后的幼果期間(5-6月),施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20%;第3次在冬期果幼果期間(9-10月),施用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35%。

施用時一般應挖溝填埋,不應撒施,挖溝可挖條溝、環狀、半環狀、放射狀等。并且根據樹體情況還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是補充果實和樹體營養的有限途徑,根外追肥可選用植物動力2003、天達2116、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水分:首先要做好田間的排灌設施,防止大旱和大澇,灌水時期應在發芽至開花期、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迅速膨大期、采果后及休眠期,并且視情況適當澆水。番荔枝根部最忌積水,因此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果園積水。

溫度:番荔枝需要溫暖的氣候和適當的降水,不耐霜凍和陰冷天氣。普通番荔枝最適生長溫度平均最高為25-32℃,平均最低為了15-25℃,果實成熟最適平均溫度為25-30℃。番荔枝果樹安全越冬的臨界溫度為0℃。

大部分的番荔枝都為半落葉果樹,在冬末或早春便進入自然休眠或環境條件引起的強迫性休眠。休眠使植株免除冬春晚霜或干旱的影響。適當的冬季低溫利于加速落葉,促進萌芽。但低溫對誘發萌芽的作用并不像在其他落葉果樹那樣是必要的。

在果實成熟期間的溫度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遇上低溫,特別是13℃以下的低溫,果實會出現生理病害,經常會出現銹斑病,推遲成熟時間。而溫度過高又會造成過早成熟,容易造成果實腐爛。

修剪:番荔枝每年都要進行修剪,以保持樹形和促進花芽分化。修剪一般每年分2次進行,冬(1-3月)、夏(6-9月)各1次,修剪的目的就是縮小樹幅、矮化植株、整理樹形,冬季修剪要進行整株人工強制落葉,以促使花芽分化,且使生長整齊。番荔枝結果形一般控制為圓頭形或半圓頭形,修剪是進行反季節生產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