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馬丁香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春末夏初花繁葉茂。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全緣。圓錐花序大而稀疏,花序大型,長20-25厘米, 密集壓枝,花冠白色或黃白色、筒短,且芳香。蒴果矩圓形、平滑或有疣狀突起。花期在5-6月,果期9月。

暴馬丁香生山坡灌叢或林邊、草地、溝邊,或針、闊葉混交林中,海拔10-1200米。該種喜光,也能耐陰,耐寒、耐旱、耐瘠薄。主要產于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朝鮮、日本、俄羅斯有分布。栽培上多用播種繁殖,大樹移栽需帶土球。育苗中通過修剪可培育成小喬木。

形態特征:暴馬丁香的葉片厚紙質,寬卵形、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為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厘米,寬1-6(-8)厘米,先端短尾尖至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常圓形,或為楔形、寬楔形至截形。

上面黃綠色,干時呈黃褐色,側脈和細脈明顯凹入使葉面呈皺縮,下面淡黃綠色,秋時呈銹色,無毛,稀沿中脈略被柔毛,中脈和側脈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無毛。

暴馬丁香的圓錐花序由1到多對著生于同一枝條上的側芽抽生,長10-20(-27)厘米,寬8-20厘米;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無毛;花序軸具皮孔;花梗長0-2毫米;花萼長1.5-2毫米,萼齒鈍、凸尖或截平;

花冠白色,呈輻狀,長4-5毫米,花冠管長約1.5毫米,裂片卵形,長2-3毫米,先端銳尖;花絲與花冠裂片近等長或長于裂片可達1.5毫米,花藥黃色。暴馬丁香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暴馬丁香中生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濕潤的沖積土。常生于海拔300~1200m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內、林緣、路邊、河岸及河谷灌叢中。

暴馬丁香的繁殖方式

育苗:在暴馬丁香天然林內,選擇樹干高大、樹冠圓滿的暴馬丁香作為采種母樹,暴馬丁香的果實為蒴果,成熟期9月下旬,采種時間一般9月22日-10月1日。果實采集后放室內晾干,腳踩和棍棒敲打后,用0.3厘米×2.0厘米長孔篩,篩出純凈的種子,種子千粒重25g左右。

種子調制好,裝入編織袋,放在3℃-8℃的地方,供第2-3年播種使用。9月中旬以后當暴馬丁香蒴果果皮顏色呈現棕褐色,果實尖端微微開裂,即可采種。果實采集過晚易遭蟲害,故宜適時采種。

采種時可用手枝剪將果穗剪下,攤曬在通風向陽處,底下鋪上塑料布,經常翻動,促使果實裂開,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皮及果梗,風選后即可得到純凈種子。種子千粒重24克。

播種: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用40-45℃溫水浸泡,再用涼水浸2天后用0.5%的高錳酸鉀浸20-40分鐘,在15-20℃下沙藏25-30天后進行播種。露地直播在10月下旬-5月上旬,選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圃,深翻30厘米,施腐熟的有機肥,耙細摟平后作床。

撒播或條播均可,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覆土1.5厘米。覆土后澆透水,用草簾覆蓋床面。第1年出苗少,第2年出苗多且整齊,當苗高10厘米時間苗并除草松土。播種后第3年換床移栽。

移栽前把床面澆透水,挑選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施足基肥,按株行距30×40厘米移栽。栽苗時要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窩根,然后踏實、填土、灌水,注意除草松土。第5年苗木出圃定植,可做綠化、觀賞、藥用樹。

暴馬丁香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暴馬丁香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煤污病。褐斑病一般在6月中上旬發生,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400倍液進行噴霧,每7天一次。

連續噴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煤污病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發生,可用43%好力克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8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噴施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暴馬丁香的主要價值

利用價值:樹姿美觀,花香濃郁,可做蜜源植物和提取芳香油,是公園、庭院及行道較好的綠化觀賞樹種。全株可入藥,其嫩葉、嫩枝、花可調制保健茶葉,具有清熱解毒,鎮咳祛痰的作用。可治療支氣管癌、肉瘤、白血病、高血壓、心臟病、浮腫、動脈硬化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