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林芋為天南星科喜林芋屬的蔓生植物,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而且很耐陰,放置在室內,令人仿佛有進入熱帶雨林之感受,是目前很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較大型的觀葉植物。
栽培最廣泛的有兩有名的品種:一種是紅寶石喜林芋,它的葉片戟形,暗綠色,有紫紅光澤,長20-30厘米,寬10-18厘米;新梢為紅色,葉柄紫紅,嫩葉的葉鞘為玫瑰紅色莖枝粗壯,節上有氣生根。
另一種為綠寶石喜林芋,形態與前一種相似,但莖和葉柄、嫩梢、葉梢皆為綠色。這一屬的植物,常栽培的還有琴葉喜林芋、掌葉喜木芋、蛙葉喜林芋、絨葉喜林芋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形態特征:一種是紅寶石喜林芋,它的葉片戟形,暗綠色,有紫紅光澤,長20-30厘米,寬10-18厘米;新梢為紅色,葉柄紫紅,嫩葉的葉鞘為玫瑰紅色莖枝粗壯,節上有氣生根。
另一種為綠寶石喜林芋,形態與前一種相似,但莖和葉柄、嫩梢、葉梢皆為綠色。莖細,能自我支撐或攀緣,葉心形至卵狀心形,葉緣因種和品種的不同變化很大。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
生長習性:此花草在氣溫25-32℃,相宜濕度在80%以上時生長最快,所以6-9月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且每天要噴水1-2次,以增大濕度。但這段時間要避免陽光曝曬,適當給予明亮的散射光較好。
在生長期內,可根據它的長勢,或10天或半月左右施一次餅肥水或化肥。冬季要減少澆水,保持盆土稍濕潤,但水不能太冷,若能用微溫水擦去其葉面灰塵,則更能使葉面光亮青翠。
在室內或陽臺上,因空氣濕度較小,有條件的可制作一個大沙盤,使沙保持潮濕,將盆栽的喜木芋半埋入沙中,就可改善空氣濕度小的缺陷,更有利于其生長。喜高溫高濕和較蔭蔽的環境。
對光照要求不高,室內較暗處和春秋陽光下都能較好地生長。它不耐寒冷,冬季越冬溫度宜在10℃以上,喜歡生長在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喜林芋性較強健,掌握好溫度和濕度兩大因素就不難養好。
喜林芋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其葉形奇特多變,氣生根纖細密集,姿態婆娑,而且很耐陰,放置在室內,令人仿佛有進入熱帶雨林之感受。是目前很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較大型的觀葉植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喜林芋的繁殖方式:常用分株法和扦插法
只要在生長季取莖蔓1-2節帶一張葉片(有氣生根的可連根),插入砂床,就很容易生根成活,對較老的植株,由于下部葉片脫落,影響觀賞,可采用短截的方法,促進腋芽萌發,截下的莖還可用來扦插。
喜林芋屬植株基部有小萌蘗長出,可以將生根的小萌蘗與母株分離,另行栽植;也可以取莖段扦插,為了得到更多的插穗,可以去頂促萌,即生長季節切除植株的頂端,打破頂端優勢,促進側芽快速萌發,切除頂芽后10天左右莖干基部的芽就會萌發,當側芽長到5~8厘米時,取下扦插。盆土選用草炭土與粗沙等量混合。
生長旺季保證水分供應,使盆土處于濕潤狀態,每3~4周澆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液肥,并經常向地面噴水,使環境具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避免陽光直射。冬季溫室溫度保持在15℃以上。
綠寶石喜林芋多用扦插繁殖,在高溫季節很易生根。一般于4—8月間切取莖部3—4節,摘去下部葉,將插條插于腐葉土和河沙摻半的基質中,在20至25℃的條件下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置于半陰處,極易生根,經2—3周即可生根上盆。若大量繁殖,可用芽插法。
短莖品種可進行分株繁殖,在苗莖基部萌生的分蘗發生不定根時,將其切離另行栽植。攀緣品種可進行扦插繁殖,截下苗齡長、失去觀賞價值的頂梢作插穗。隨后加大水肥,催使側芽依次萌發,當側芽長度達到10厘米左右時,連同莖節剪下扦插。
注意不可將長莖截成短段,不帶芽扦插。扦插基質用草炭土與河沙、蛭石等松散材料配制。場地要求高溫高濕,用薄膜封閉并張網遮陰,保持溫度30℃以上、相對濕度90%以上約兩周,即可育成新苗上盆定植。
病害防治:基質長期過濕、基質干透后澆水、基質EC值過高、根系受到損傷,均會導致根腐病的發生。濕度過大、葉片受到損傷,均易導致炭疽病的發生。上產中可將發病的葉片剪除,然后用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800倍交替防治。斜紋夜蛾危害:用1000倍蛾滅特防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