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珊瑚,現名珊瑚豆(Solanum pseudocapsicum L. var. diflorum (Vell.) Bitter)。直立小灌木,多分枝成叢生狀,作1-2年生栽培。株高30-60厘米。葉互生,狹長圓形至倒披針形。

夏秋開花,花小,白色,腋生。漿果,深橙紅色,圓球形,直徑1-1.5厘米。花后結果,經久不落,可在枝頭留存到春節以后?,F如今栽培有矮生種,株形矮多分枝。漿果,種子小,果形為廣橢圓球形,前端尖。

形態特征:冬珊瑚的花序短,腋生,通常1-3朵,單生或成蝎尾狀花序,總花梗短幾近于無,花梗長約5毫米,花小,直徑約8-10毫米;萼綠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端鈍,長約5毫米,花冠白色,筒部隱于萼內。

長約1.5毫米,冠檐長約6.5-8.5毫米,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4-6毫米,寬約4毫米,端尖或鈍;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為花絲長度的2倍,頂孔略向內;子房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長約4-6毫米,柱頭截形。冬珊瑚的花期4-7月,果熟期8-12月。

生長習性:冬珊瑚多見于田邊、路旁、叢林中或水溝邊,海拔1350-2800米地區常見,600米地區也有分布。冬珊瑚喜陽光、溫暖、耐高溫,35℃以上無日灼現象。

不耐陰,也不耐寒,不抗旱,炎熱的夏季怕雨淋、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上生長旺盛。萌生性強。不耐寒,北方盆栽觀賞需入溫室越冬。

冬珊瑚的繁殖方式:播種或扦插繁殖

播種時間為春季3-4月,扦插繁殖于春、秋季均可進行。繁殖多用播種法。冬季采收成熟的種子漂洗后曬干,第二年清明前播種,少量繁殖可在花盆里進行,將種子均勻撒在上面,覆上一層薄土,然后在水盆里浸透水。

為保持濕潤,花盆口要蓋玻璃或塑料薄膜,這樣一周左右便可發芽,待長出新葉時,可分苗移植。如要大量育苗,可用苗床播種,種后用細孔噴壺噴透水,以后見干再噴,保持濕潤即可,移栽后施一次薄肥,并放在光照充足處。

在夏秋季生長期,也可采用扦插繁殖,且有較高的成活率。扦插時,剪?。ɑ蚴杓簦╅L約8~10厘米帶有頂芽的生長枝條(如有花蕾將其摘除),按常規法扦插,保持苗床或盆土濕潤。

定期向扦穗的頂芽、頂葉噴灑水霧,氣溫在18~28℃之間,約經10天便可成活。若扦插苗根須發達,植株低矮,適宜培育成小型的觀果盆花。秋季扦插后,冬季就可欣賞到紅艷艷的累累果實。

冬珊瑚的病害防治:盆栽的冬珊瑚夏季高溫時易患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部,癥狀有兩種:一種是發生于時片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呈現圓形病斑,由圓形紅褐色轉為灰白色,后轉黑褐色并產生輪紋排列的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

此病發生于葉緣和葉尖,嚴重時葉子枯黑死亡。病原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在寄生殘體或土壤中越冬,老葉從4月下旬至5月初開始發病,6-7月間發病較快,雨季發病較重,新葉從8月開始發病。盆花放置過密,葉片相互交叉容易傳病,但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病害防治:選用抗病優良品種。發病初期剪除病葉及時燒毀,防止病菌擴展蔓延,避免放置過密及當頭淋澆,并經常保持通風透光。③、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

蟲害防治:冬珊瑚蟲害以蚜蟲為主,體積小,綠色或黑色,常群集在多種花卉嫩枝葉上刺吸營養。防治方法:用40%的氧化樂果乳液油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

冬珊瑚的采摘保存

種子采收:收獲部位為冬珊瑚的漿果。通常在每年10~11月間,集中將已經成熟的果實摘下,放置數天,然后浸入水中,搓破果肉,水選出種子,再把它們撈出晾干。

分級:所采收的種子應該在保證本種凈度、正常含水量、無異物污染之前提下進行分級:一級種子的萌發率≥98%;二級種子的萌發率≥95%;三級種子的萌發率≥92%。在使用時,各級種子的萌發率允許低于相應標準的5%。

包裝:冬珊瑚的種子粒徑中等,千粒重4.0克。多采用防潮的紙袋作為內包裝;印有說明的紙袋作為外包裝。注意在操作時勿與其他等級的種子弄混。批發裝:內盛種子200~300克;零售裝:內盛種子0.01~0.02克。

保鮮管理:可以將種子置于干燥避光、通風良好、環境溫度在10~15℃之處進行貯藏。存放期限: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冬珊瑚的種子通常能夠存放6~8個月而不致影響育苗。

園林用途:冬珊瑚的中小型盆栽。果熟期正值元旦,春節期間,陳設于廳堂幾架、窗臺上,可增加喜慶氣氛。冬珊瑚果實鮮紅色,經冬不落,為秋、冬季觀果的好材料,也可布置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