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福娜(Kadsuracoccinea),學名黑老虎,是五味子科(或木蘭科)植物厚葉五味子的果,系木質常綠藤本植物,原生于我國西南部原始森林,現難覓其蹤跡。

苗語“布福娜”,意思是美容長壽之果。近幾年經過在北方部分地區引種試栽,成為一個選育而成的新品種,是集食用、藥用、綠化、觀賞于一體的新型水果,是一個急待開發而又極具開發潛力的多用途珍稀植物。布福娜原生于原始森林中,是苗族人民世代栽培的水果,苗語稱其為"布福娜",意思是美容長壽之果。

布福娜的形態特征:藤本,全株無毛。葉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8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側脈每邊6-7條,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5厘米。

花單生于葉腋,稀成對,雌雄同株;雄花:花被片紅色,10-16片,中輪最大1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14毫米,最內輪3片明顯增厚,肉質;花托長圓錐形,長7-10毫米,頂端具1-20條分枝的鉆狀附屬體;

雄蕊群橢圓體形或近球形,徑6-7毫米,具雄蕊14-48枚;花絲頂端為兩藥室包圍著;花梗長1-4厘米,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花柱短鉆狀,頂端無盾狀柱頭冠,心皮長圓體形,50-80枚,花梗長5-10毫米。

聚合果近球形,紅色或暗紫色,徑6-10厘米或更大;小漿果倒卵形,長達4厘米,外果皮革質,不顯出種子。種子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1.5厘米,寬0.8-1厘米?;ㄆ?-7月,果期7-11月。

布福娜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但以冬季葡萄落葉后到次年春季,發芽前栽植較好。畝栽植180-200株,行距離1.5×2米,采用科學高產栽培技術,前期密植栽培,中期間苗的方法,不會影響產量。

栽培方法:收到遠運輸的苗木必須浸泡水2小時均可栽植。將苗子放正,根系向四周均勻展開,回填細泥土,回填時用手向上輕輕提苗,使吸土與根系良好接觸,逐步壓緊回填的泥土,高度不能超過根上部分2公分,然后在灌足定根水即可。

施肥方法:以施農家肥和菜油枯為主,每畝施農家肥800公斤左右,磷鉀肥各50公斤,施于定植外圍溝內,蓋一層細土即可。

加強管理:立支架,菠蘿葡萄是藤本植物與葡萄長勢管理相同,栽植后要力支架,當年栽植可立簡易支柱,也可以采用短化栽培控制副梢的生長。修剪株芽,栽植第一年每株留芽三個,若主干發一個芽,待新梢長到2-5片葉時摘心,摘心后即可萌發副梢,留壯芽三個,其它芽全部除掉。

俗稱:“三條龍”留下三條主蔓,其它副梢留1-2片葉,反復摘心這樣反復留梢摘心,一直重復到秋后,目的在于控上促下,使上主芽經受刺激不萌發,下主芽發育飽滿更充實,利用下芽作來年的結果母枝。

病蟲害防治:菠蘿葡萄來自大山森林中,病蟲害很少,一般防治病害可以噴施多菌靈、托布津、退菌特、百菌清等。防治病蟲害可以噴施一些阿維菌素的無公毒害農藥或噴施甲氰菊脂、嗅氫菊脂、高效氯氰菊脂等防治蟲害。注:保健菠蘿葡萄果樹,沒有雌雄異株,屬于雌雄同株,自花授粉能力特強,只要種植有三棵以上即可掛果。

布福娜的作用用途

藥用價值:根藥用,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治胃病,風濕骨痛,跌打瘀痛,并為婦科常用藥。果成熟后味甜,可食。藤剛精,敢景肢兒,大怎徑:根或根皮用于風濕骨痛,胃痛《桂藥編》。大鉆骨風:用于風濕骨痛,痛經,胃脘痛,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