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鵝絨又名:紫絨三七、天鵝絨三七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莖粗壯多枝。葉對生,長卵形。葉緣具有較粗的重鋸齒。因莖葉密披狀如鵝絨的紫紅色細毛而得名。

紫鵝絨才其長滿如天鵝絨狀茸毛的葉片而著稱,通常用于盆栽或吊盆種植,用作較明亮的書房、客廳、窗臺等場所美化綠化裝飾。紫鵝絨的葉色不呈紫色而呈綠色,是光照不足引起的。

形態特征:紫鵝絨是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枝,蔓生狀。莖多汁,幼時直立,長大后下垂或匍匐蔓生。莖葉密被紫紅色絨毛。紫鵝絨的葉對生,卵形或廣橢圓形,葉長8~15厘米,寬4-5厘米;

葉緣有較粗的復鋸齒,葉端急尖,葉脈掌狀明顯。幼葉呈紫紅色,長大后呈深綠色,整個植株密被紫紅色的茸毛。在觀葉植物中很有特色。紫鵝絨的花為頭狀花序,腋生,呈黃色或橙黃色,類似蒲公英花,有時會散發出令人不悅的異味,所以常將花蕾摘掉。紫鵝絨的花期4~5月。

生長習性:紫鵝絨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半陰濕及通風環境,忌陽光直射,耐寒性不強。生長適溫為18-25℃,越冬溫度8℃左右。紫鵝絨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的熱帶地區。

栽培養護

上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60~75%。

溫度管理:最適生長溫度為18℃~30℃,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在夏季: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忌悶濕,忌高溫,否則葉片亦萎頓。

在冬季: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光線不足,葉片會發綠;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生產中,最好要加溫,否則不易生長,低于10℃,葉片可能會出現紅色凍斑。

注意事項:紫鵝絨若采取如下栽培管理措施,可增加葉色濃度,提高觀賞價值。

用土: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所以采用泥炭土1份、腐葉土1份、園土2份混合配制而成。

澆水:紫鵝絨在生長季節,澆水應掌握“寧濕勿干”的原則。一旦土壤干透,葉片就會萎蔫下垂,此時需立即澆水或噴水,以使其恢復生機,切忌將水噴到葉面上,以免出現爛葉。

施肥:在生長季節,可每周施肥一次,少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長和葉片褪色。多施磷鉀肥,施肥時要注意肥不沾葉。

光照:紫鵝絨喜光,要求光照充足,但在夏季要適當遮蔭,避免強光直射,否則會使葉片枯焦發黑,呈現干燥脫水狀態,使植株受到損傷。反之,光照不足,其葉片薄,葉色淡化,影響觀賞。

溫度:紫鵝絨的生長適溫為18℃至28℃,怕低溫,受冷后易腐爛,冬季室溫宜保持在8℃以上。另外,它對晝夜溫差有一定的要求。擺放地的晝夜溫差保持在10℃左右時,有利于葉片里面色素的合成與積累,對于提高植株觀賞價值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濕度:相對濕度達到50%至60%時,可使紫鵝絨葉色更鮮艷奪目,生機勃勃。因此每天應定時向擺放地點適度灑水,注意不要使葉面積水。這項工作在夏季高溫時,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