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星,原名為重瓣絲石竹,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屬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為常綠矮生小灌木,其株高約為65~70厘米,莖細皮滑,分枝甚多,葉片窄長,無柄,對生,葉色粉綠。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適宜于花壇、路邊和花籬栽植,也非常適合盆栽觀賞和盆景制作。初夏開花,花朵如豆,每朵5瓣,略有微香。別名破銅錢,可以作為藥用植物,也可作為玫瑰的配襯用戀人。
形態(tài)特征:滿天星,為常綠矮生小灌木, 每當初夏無數(shù)的花蕾集結(jié)于枝頭,花細如豆,每朵5瓣,潔白如云,略有微香,有如萬星閃耀,滿掛天邊。如果遠眺一瞥,又仿佛清晨云霧,傍晚霞煙,故又別名“霞草”。
主要根粗壯莖簇生多分枝。葉長圓狀披針形外至狹披針形長4~8厘米,寬5~12毫米,端尖,基部稍狹,微抱莖,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成錐圓狀。
花較小,密集。苞片卵形,膜質(zhì),先端銳尖?;üiL2~4毫米。花萼鐘狀,長2~2.5毫米,萼齒5,卵狀三角形,邊緣膜質(zhì),有緣毛;花瓣5厘米,粉紅色或白色,倒卵形,長4~5.5毫米;雄蕊10,比花瓣長;子房橢圓形,花柱2厘米超出花瓣。蒴果卵狀球形比萼長,頂端4裂。花期5-7月。
生長習性: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中成長, 有較耐陰耐寒耐旱的特點。適于在排水良好、肥沃和疏松的壤土中生長。栽培土質(zhì)以微堿性的石灰質(zhì)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當植株高度已有20厘米以上時,灌水量要酌量減少,稍干旱能促進開花,尤其開花后排水不良或長期淋雨,根部易腐爛。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10~25℃,以播種繁育為主。
滿天星花的栽培管理
栽培:滿天星可在大多數(shù)城市綠化布景,能保持300天以上開花期,這是其他品種不可相比的。它也是不可缺少的切花品種,市場前景廣闊。具體栽培技術(shù)如下。
整地:在定植前應(yīng)深翻土壤40~50厘米,施入足夠的有機肥,并適當增施一些磷鉀肥。酸性或中性土壤應(yīng)適當施些石灰來調(diào)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作高畦,畦面高30~40厘米。
定植:每畝(1畝=667平方米)定植2 000~2500株,采用雙條栽,行距50厘米,株距35~50厘米。定植前要灌足水,而后擇陰天定植,定植后澆透水。定植時間:作為切花栽培,如在大棚內(nèi)生產(chǎn),可在夏天或秋天甚至早春定植。這樣,初秋直至初夏采花。采花后的植株應(yīng)于6~7月挖起,然后經(jīng)冷藏至8~9月,再定植。
肥水:滿天星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yǎng)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并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
定植后要分期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水分管理要嚴格控制,過濕長勢變?nèi)?,積水會引起根腐死亡。當植株長到30厘米時要控制澆水,特別是顯蕾期更要小心,花期亦要干一些。多雨地區(qū)栽培要搭棚避雨。
春季:氣溫回升后生長迅速恢復(fù),并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2~4天。進入結(jié)實期后,停止肥料供給。
秋季:播種苗上盆經(jīng)過一段時間恢復(fù)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雖然它繼續(xù)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huán),間隔周期大約為4~7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