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羅蘭又名非洲堇,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花1朵或數朵在一起,淡紫色。栽培品種繁多,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
非洲紫羅蘭喜溫暖氣候,忌高溫,較耐陰,宜在散射光下生長。宜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原產東非的熱帶地區,植株小巧玲玫,花色斑斕,四季開花,是室內的優良花卉,也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地區栽培特別盛行。
形態特征:非洲紫羅蘭全株有毛;葉基部簇生,稍肉質,葉片圓形或卵圓形,背面帶紫色,有長柄。花1朵~6朵簇生在有長柄的二歧聚傘花序上;花有短筒,花冠2唇,裂片不相等,花色多樣,有白色、紫色、淡紫色或粉色。蒴果,種子極細小。
生長習性:非洲紫羅蘭原產非洲東部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長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紫羅蘭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10℃,否則容易受凍害。
相對濕度以40%~70%較為合適,盆上過于潮濕,容易爛根。空氣干燥,葉片缺乏光澤。非洲紫羅蘭夏季需遮蔭,葉色青翠碧綠;冬季則陽光充足,才能開花不斷;雨雪天加輔助光對非洲紫羅蘭的生長和開花十分有利。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
非洲紫羅蘭(學名:Saintpaulia ionantha )又名非洲堇,是苦苣苔科非洲苦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花1朵或數朵在一起,淡紫色。栽培品種繁多,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
喜溫暖氣候,忌高溫,較耐陰,宜在散射光下生長。面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原產東非的熱帶地區,植株小巧玲玫,花色斑斕,四季開花,是室內的優良花卉。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
非洲紫羅蘭的養殖方法
光源:非洲紫羅蘭需要的光源強度約在200~800呎燭光之間,照射時間約8~12小時,如欲促進開花可逐漸延長光照時間至16小時。戶外直射光強度往往大于8,000呎燭光,易造成植株葉片受到曬傷,而不適合非洲紫羅蘭生長。
然而室內光源的提供亦常不足,使植株生長緩慢、不開花或徒長。一般適合看書的光度約僅100~200呎燭光,可知室內低于適合看書的光度的位置即不適種植非洲紫羅蘭,室內適當的擺設場所為明亮非直射陽光的窗邊,若室內光度太低則必須補充人工光源種植。
溫度:非洲紫羅蘭生長適溫與人類相近,約在18~26℃,因此人類覺得舒服的環境,如有空調設備的辦公室或居家環境最適合非洲紫羅蘭生長。
濕度:非洲紫羅蘭原生環境是在雨林地的溪流邊、潮濕的懸崖或沼澤地帶,其雨季時濕度通常為90~95%,因此非洲紫羅蘭喜愛高濕度的環境,大部分的品種生長的適當濕度為50~70%。臺灣年平均濕度約在60%左右,即使室內也多能維持在50%以上,所以臺灣居家環境的濕度適合非洲紫羅蘭的生長,惟種植在有空調環境內,須避植株受冷氣直吹。
空氣:非洲紫羅蘭以有空調設備或空氣流通的環境較適合生長,主要目的在于流通的空氣有助于降低植物周遭的溫度,以避免高溫高濕的環境不利非洲紫羅蘭生長。
非洲紫羅蘭的作用用途
價值:非洲紫羅蘭是大自然給現代人類的珍貴禮物,由于品種多且種間差異變化大,其葉片組織除有綠色品種外,也有乳白、粉紅色等斑葉品種,花朵更是千變萬化,多采多姿,而在室內擺放植物還可凈化室內空氣。非洲紫羅蘭繁殖簡單,并為適合室內環境生長的開花植物。
在繁殖過程中期待成長、開花,并提供照料,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等的多種樂趣與優點,因此對于行為能力有障礙的年邁者、身心障礙者,或重病患者及行為偏差者等,皆能藉由種植非洲紫羅蘭的活動獲得適合的補償或改善作用,這也正是非洲紫羅蘭為園藝治療最理想材料的原因。
應用價值:非洲紫羅蘭植株矮小,一年四季可以開花,葉厚如絲絨,花形俊秀雅致,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是室內極好的觀賞植物。由于原生種花的外型與三色菫相似,有三大兩小的五個花瓣,故稱之。
放置室內可凈化室內空氣、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能美化環境、調和心情及舒解壓力,亦為園藝治療的理想材料。非洲紫羅蘭是如此能夠親近人類,帶來無窮的樂趣與貢獻,因此是值得寵愛的“綠色寵物”。
園林用途:植株矮小,四季開花,花形俊俏雅致,花色絢麗多彩。由于其花期長、較耐陰,株形小而美觀,盆栽可布置窗臺、客廳,案幾良好的點綴裝飾,是優良的室內花卉。栽培的均為雜交種,園藝品種甚多,有上千個。有單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紅和藍等。
非洲紫羅蘭的文化背景
發展狀況:非洲紫羅蘭小巧玲玫,花色斑斕,極富詩意,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非洲紫羅蘭自法國人于1893年在非洲發現后,直到20世紀初才發現它在適宜的環境中能全年開花不斷,而且適應空調環境。
20世紀30年代非洲紫羅蘭在美國已十分流行,40年代已選育出許多間色和重瓣品種。至今,非洲紫羅蘭在美國已成為主要生產的盆栽花卉,在家庭中栽培十分普遍,而且許多新品種由業余愛好者所創造。
在歐洲,荷蘭、丹麥、德國、法國都有批量生產,荷蘭在1995年生產盆栽花卉中占第七位,產值達到2140萬美元。非洲紫羅蘭在歐美已成為窗臺植物,在超市中隨時可買到。
中國栽培非洲紫羅蘭的歷史不長,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才從美國和荷蘭引種試管苗。少數中外合資園藝公司僅有小批量的生產,栽培尚不普遍,但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