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黃皮是豆科水黃皮屬植物,喬木,高8-15米。嫩枝通常無毛,有時稍被微柔毛,老枝密生灰白色小皮孔。羽狀復葉長20-25厘米;小葉2-3對,近革質,卵形,闊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10厘米,寬4-8厘米。
總狀花序腋生,長15-20厘米,通常2朵花簇生于花序總軸的節上。莢果長4-5厘米,寬1.5-2.5厘米,表面有不甚明顯的小疣凸,頂端有微彎曲的短喙;種子腎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福建、廣東(東南部沿海地區)和海南。生長于溪邊、塘邊及海邊潮汐能到達的地方。木材紋理致密美麗,可制作各種器具;種子油可作燃料;全株入藥,可作催吐劑和殺蟲劑;沿海地區可作堤岸護林和行道樹。
形態特征:喬木,高8-15米。嫩枝通常無毛,有時稍被微柔毛,老枝密生灰白色小皮孔。羽狀復葉長20-25厘米;小葉2-3對,近革質,卵形,闊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10厘米,寬4-8厘米,先端短漸尖或圓形,基部寬楔形、圓形或近截形;小葉柄長6-8毫米。
總狀花序腋生,長15-20厘米,通常2朵花簇生于花序總軸的節上;花梗長5-8毫米,在花萼下有卵形的小苞片2枚;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不明顯,外面略被銹色短柔毛,邊緣尤密;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12-14毫米。
各瓣均具柄,旗瓣背面被絲毛,邊緣內卷,龍骨瓣略彎曲。莢果長4-5厘米,寬1.5-2.5厘米,表面有不甚明顯的小疣凸,頂端有微彎曲的短喙,不開裂,沿縫線處無隆起的邊或翅,有種子1粒;種子腎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福建、廣東(東南部沿海地區)和海南。生長于溪邊、塘邊及海邊潮汐能到達的地方。喜光、喜水濕,耐輕鹽土多生于水邊及潮汐能到達之海岸沙準及石灘上。中性植物,對光照要求不高,比較耐陰;生育適溫在22-33℃,具有耐熱之特性;
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瘠薄的立地條件下生長,其根部的根瘤菌具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水分需求上具有其耐旱性;水黃皮幼苗在鹽度為5-8克/千克處理下生長較好,鹽度超過8克/千克后,不適生長,可見半紅樹植物水黃皮對土壤鹽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在鹽度適合的沿海岸邊生長。
繁殖方式
采種:水黃皮每年4-6月第一次開花,當年8-10月果實成熟,10-11月第二次開花,果實翌年4-5月成熟,第一次開花量較第二次開花多。當莢果由綠色變為褐色時成熟,可樹上采摘或在林下收集,果實經晾曬脫莢,收集種子,育苗應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無畸形的種子。
種子在低溫、蔭涼和較為干燥的條件下可貯存1年左右。據韓靜等人的研究,水黃皮種子發芽臨界含水率在14.05-47.19%最為適宜,發芽率達到83.33-96.67%。因此,種子貯存環境應低于14.05%的含水率。
種子處理:包括消毒和催芽,由于水黃皮種皮較厚,種子消毒可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10分鐘,也可用1%高錳酸鉀或1%硫酸銅或福爾馬林100倍液等浸泡種子進行消毒。消毒后用40℃左右的溫熱水把種子浸泡12-24小時,待種子軟化膨脹即可播種。
水黃皮的種皮較厚,去掉種皮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據韓靜等人的對比研究,去皮沙播的水黃皮種子發芽率93%,未去皮沙播的發芽率為35%,去皮泥沙播的發芽率93.5%,未去皮泥沙播的發芽率為74%。因此,采用去皮泥沙播的方法發芽率和發芽勢最佳,生產上應予推廣。
培養基質:可用福爾馬林、硫酸銅、石灰或代森鋅等消毒劑進行土壤消毒,包括苗床和容器袋的營養土都應進行消毒。盡管水黃皮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常規育苗的培養基配方均可用,但培養基質的不同配方,對水黃皮幼苗生長影響較大。
根據劉濱爾等人的研究,水黃皮培養基質采用黃心土:沙子:基肥按100:100:0.5的配方培育效果最佳,優于黃心土+沙+復合肥以及黃心土+沙+火燒土的配方。此外,從水黃皮樹下挖取部分含根瘤菌的土壤,添加到培養基質中,可加快根瘤菌的形成,有利于促進水黃皮苗木的生長發育。
播種方法:播種最佳播種季節為早春的3-4月,秋播也可。可先將催芽后的種子播種在苗床,等幼苗長到一定高度后再移植到容器袋中,也可直接將催芽后種子播在容器袋中。播種后要覆蓋細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7天內種子就開始萌芽,10天發芽率達到97%。
水黃皮從播種到苗木出土需要24-35天,幼苗形成約需30-48天。秋冬季氣溫較低時,采用塑料溫棚培育,有利于保溫和保濕,春季氣溫回升后,可撤去塑料膜,改為露天培育。播種后定期澆水,用稻草或遮陰網遮蓋苗床保濕,濕度保持在85%以上,待苗木出齊后去掉遮蓋。
水黃皮對水分的適應性強,苗圃地長期保持濕潤,有利于苗木的生長發育,偶爾灌水也沒問題,注意圃地不要缺水干旱,苗木出齊后定期施用較低濃度的農家肥,促進苗木生長。注意常用多菌靈等殺菌藥物滅菌,確保苗木不得病、健康生長。
扦插: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上年度的健壯枝條作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用濃度50-100毫克/千克的GGR(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浸泡2-6小時,將穗條插在消毒后的基質中,遮蓋遮陽網,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
間隔5-7天施用多菌靈等殺菌藥物噴灑,2-3周開始長芽,5-6周后生根,水黃皮的扦插成活率高,90%以上的枝條都會生根發芽。以后可逐步移去遮陽網。待根系和芽發育完善后,可直接移植到苗床或容器中培育容器苗。水、肥、草按常規管理。
根蘗:水黃皮的萌芽能力極強,其根部的傷口和斷根殘段,均會萌芽。根蘗育苗是采用人工斷根,促使水黃皮根部分蘗、萌芽,對新長出的分蘗萌芽條采用分株法切割,將切割出的萌芽株移栽于苗床或容器中來培育新苗。也按常規方法進行水、肥、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