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牡丹是生長在亞熱帶的肉質仙人掌,巖牡丹半埋藏于土中,有著很大的主根。上部份扁平,直徑為6-12厘米,有三角形的結節,重疊形成橫向的皺紋。

巖牡丹完全沒有冠,及呈灰色,在其生長地很易收藏自己。巖牡丹頂有毛,生長幾年后會長出粉紅色或黃色的大花朵。巖牡丹含有苦味及有毒的生物堿,如大麥芽堿。這些生物堿可以保護植物本身免于草食性的動物所吃。

形態特征:巖牡丹植株大多單生,成年株偶爾會從基孳生仔球,具甜菜狀的肥大直根,植株地上呈蓮座狀,頂端附生乳白色絨毛。體色青綠色,附生白粉,株幅根據品種不同從7-20厘米不等,疣狀突起呈肥厚三角形?;ǎ合哪┣锍蹴斏?,花徑約5-6厘米。

由于常年的干旱炎熱氣候,巖牡丹整個植株在原產地幾乎全埋在地下。巖牡丹疣狀突起呈蓮座狀,綠色或灰綠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觀上看沒有刺,事實上植株中部剛長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沒有。疣突間有白色或淡黃色綿毛,花期夏季。

生長習性:巖牡丹喜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質土壤),土層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質直根)。巖牡丹生長季節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積水。冬季要求冷涼并保持盆土干燥,較耐寒。自根植株生長很慢。母株結實率很低,果實成熟時間很長。

巖牡丹的養殖方法

光線、溫度及通風:要想植株健康的成長,除了擁有強壯的根系吸收及正常的澆水施肥養護下,還需要充分利用光線、溫度及通風條件進行調節,才能保證健康的生長繁殖。

光線:對于生長在墨西哥北部的巖牡丹植物來說,適中的日照強度對植株的生長尤為重要。在野生環境下,大多野生巖牡丹植物被石土半掩埋在地下,能夠有效抵抗高強度陽光的直射。太陽光能夠保持其葉片的緊密性,同時促進根系的發展,使植株健康成長。

當然,高強度光照能夠促進碩大根系的形成,同時也會使植株葉片發黃、干縮,這對于愛好者養殖而言從失去了一定的觀賞性(特別大多園藝品種,在強光下將迅速發黃、干縮,從而失去園藝觀賞性),同時對于剛上盆的植株,高強的光照將使其迅速脫水,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養殖經驗,一般野生植株在上盆后可放入散光環境下養殖,光線較強時必須適當遮蔭(從而保證植株不因光照過強而產生脫水現象),待植株逐漸恢復,可根據養殖環境適當增加光照強度及光照時間。

建議,在植株恢復期本著光線寧弱忽強的原則,從而保證根系的正常恢復。等植株完全恢復并開始生長時,可將其移到全日照環境下。國內大多數愛好者喜好將野生植株其放置室外。

接受全日照養殖是非常有利于,巖牡丹品系的保持(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一定待植株完全恢復后才可全日照養護)對于園藝品種而言,其光線強度與野生植株養護有著較大的差別。 

通過園藝及野生植株對比能夠看到,由于濕度、水分、光照都適中,園藝植株長的非常飽滿并且色澤艷麗,經過經驗,園藝植株需要柔和的光線及較大的空氣濕度才能保證其葉片的飽滿性,如果在強光下照射,會使植株葉片立刻萎縮、發黃,從而完全失去園藝的觀賞性,勝者會使根系供養不足從而導致死亡。 

筆者建議,在園藝牡丹的養殖上應保持較為柔和的光線,從而使葉片柔美、飽滿;同時,為了保證葉片的緊密性,應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  根據光線檢測: 色溫6000oK,是最有利于園藝牡丹生長,能夠保持良好葉色及促進開花的光線。

溫度及通風:在第三小節“上盆及換盆處理”中,筆者對牡丹最佳生長溫度進行了說明(室外:白天30度、夜間20度;溫室白天40度、夜間20度)高于40度巖牡丹植物生長緩慢,當長時間超過45度時植株停止生長。

經過經驗,當溫度達到50度,又無良好的通風條件,植株將迅速萎縮、疲軟、有可能會發生植株被灼傷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此現象在園藝品種中表現更為明顯)。對此,在炎熱的夏季,當養殖溫度上升到45度,應加以強行通風、遮蔭,從而舒緩因溫度升高造成的植物損失。

根據經驗,健康植株在5℃以上的溫度就已經完全滿足越冬的要求。最難控制的是花期到12月中下旬及入春后第一次澆水后的這兩段時間,此時植株的根部并沒有完全干燥,如溫度降低至5度環境,將可能導致根系腐爛現象, 對此,建議在冬季盡量維持10度以上溫度,并適當保持空氣濕度,從而有利于春季植株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