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松別名繡球松、水松、松葉文竹、松葉天門冬等,為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株高1.5m左右,莖直立或稍鋪散,木質化呈灌木狀。具白色肥大肉質根。蓬萊松小枝纖細,葉呈短松針狀,簇生成團,極似五針松葉。

新葉翠綠色,老葉深綠色。花白色,漿果黑色。具小塊根,有無數(shù)叢生莖,多分枝,灰白色,基部木質化,葉片狀或刺狀。新葉鮮綠色,老葉白狀粉。蓬萊松葉狀體扁線形,叢生,呈球形,著生于木質化分枝上,墨綠色。花淡紅色至白色,有香氣,花期7-8月。

形態(tài)特征:蓬萊松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株直立,高30~60cm,具小塊根,多分枝,莖叢生。葉鱗片狀或刺狀,新葉鮮綠色。花淡紅色,花期7~8月。蓬萊松株高1.5m左右,莖直立或稍鋪散,木質化呈灌木狀。具白色肥大肉質根。

小枝纖細,葉呈短松針狀,簇生成團,極似五針松葉。新葉翠綠色,老葉深綠色。花白色,漿果黑色。具小塊根,有無數(shù)叢生莖,多分枝,灰白色,基部木質化,葉片狀或刺狀。新葉鮮綠色,老葉白粉狀。葉狀體扁線形,叢生,呈球形,著生于木質化分枝上,墨綠色。蓬萊松花淡紅色至白色,有香氣,花期7-8月。

生長習性:蓬萊松喜溫暖、濕潤和蔭蔽環(huán)境。生長適溫20~30℃,越冬溫度需在3℃以上。蓬萊松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不耐寒,怕強光長時間暴曬和高溫,不耐干旱和積水。

生長適溫為20-25℃;冬季溫度不低于10℃,低于5℃,則易受凍;夏季高溫超過35℃,生長停止,葉狀莖發(fā)黃。以疏松、肥沃的腐葉土為好。

蓬萊松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較耐旱,耐寒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通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3℃。夏季高溫超過35℃時生長停止,葉叢發(fā)黃,要適當遮蔭,防止陽光曝曬,并經(jīng)常噴水,保持株叢翠綠、美觀。

性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怕強光和低溫;夏季注意遮陰,冬季需充足陽光;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葉土為好;抗寒力較強,冬季溫度不低于5℃就可安全越冬。

蓬萊松的繁殖方式:蓬萊松多行分株繁殖,也可播種,但苗期生長緩慢。蓬萊松生長季節(jié)應充分澆水,秋后溫度降低,應逐漸減少澆水。為使枝葉繁茂,可多施氮肥和鉀肥,約15天追施一次。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較耐旱,耐寒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通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3℃。

人工繁殖:蓬萊松多用種子育苗繁殖,發(fā)芽率可高達90%以上。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球果成熟時及時采回,先堆放5~7天,再曝曬3~4天,敲打翻動,種子脫出,及時水選,剔除空粒雜物,陰干后袋藏過冬。

蓬萊松種皮厚,發(fā)芽慢,宜早播。苗圃地選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整地時施足基肥。播前進行催芽處理。用冷水浸種3~7天(浸種期間要換水),浸后用消石灰拌種,待種皮裂開后,即可播種。4月中、下旬開始發(fā)芽出土,當年苗木可達8~12厘米。

蓬萊松的病害防治:蓬萊松病蟲害較少,但炎熱干燥時可能發(fā)生紅蜘蛛及介殼蟲為害,必須注意噴藥防治。多行分株繁殖,也可播種,但苗期生長緩慢。生長季節(jié)應充分澆水,秋后溫度降低,應逐漸減少澆水。

為使枝葉繁茂,可多施氮肥和鉀肥,約15天追施一次。蓬萊松病蟲害較少,但炎熱干燥時可能發(fā)生紅蜘蛛及介殼蟲為害,必須注意噴藥防治。蓬萊松株形規(guī)整,枝干直立堅挺;葉呈球狀叢生而質柔,蒼翠欲滴,剛柔兼有,深受人們喜愛。

主要有葉枯病危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粉虱和介殼蟲,可用40%氧化東果乳沒1000倍液噴殺。如遇有粉虱或介殼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蓬萊松盆栽常用腐葉土、國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略加腐熟基肥。

春夏季為其生長旺季,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宜使盆土積水,以免塊根腐爛;秋末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使盆土保持微濕即可。為使枝葉生長繁茂,生長季要注意補充養(yǎng)分,一般每月施液肥1-2次。它喜半陰,炎熱夏季要注意遮陰,防止烈日暴曬,以免枝葉灼傷或發(fā)黃。

蓬萊松病蟲害較少,但炎熱干燥時可能發(fā)生紅蜘蛛及介殼蟲為害,必須注意噴藥防治。多行分株繁殖,也可播種,但苗期生長緩慢。生長季節(jié)應充分澆水,秋后溫度降低,應逐漸減少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