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葉帶有茶香,味辛辣、微苦,常被使用在烹飪上,也可用來泡花草茶喝。常綠灌木,古代認為迷迭香能增強記憶,提神,調理貧血,可祛斑,減少皺紋強化肝及心臟功能。

目前公認的最具備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迷迭香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為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熊果酸、迷迭香酸等成分。迷迭香也常常被擺放在室內來凈化空氣。

迷迭香為常綠灌木,株直立,葉灰綠、狹細尖狀,葉片發散松樹香味,自古即被視為可增強記憶的藥草。春夏開淡藍色小花。迷迭香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屬于常綠的灌木,夏天會開出藍色的小花,看起來好像小水滴般。

所以rosmarin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海中之露」的意思。而迷迭香也有象征忠誠的意思,因此在歐洲的婚禮中也常見新娘子以迷失香作為配飾,向世人昭告她對愛情的此情不渝。

形態特征:迷迭香常綠小灌木,高約1~2米,有纖弱、灰白色的分枝,全株具香氣。葉對生,無柄;葉片線形,革質,長約3.4厘米,寬約2~4毫米,上面暗綠色,平滑,下面灰色,被毛茸,有鱗腺,葉緣反轉,下面主脈明顯。

花輪生于葉腋,紫紅色,唇形;萼鐘狀,2唇形,有粉毛;花冠2唇,筒部短,喉部廣闊,上唇2瓣,下唇3裂,大型,凹面有紫點;雄蕊僅前方1對發育;子房2室,花柱微超出上唇外側。小堅果4,平滑,卵球形。花期4~6月。

生長習性:迷迭香性喜溫暖氣候,但臺灣平地高溫期生長緩慢,冬季沒有寒流的氣溫較適合它的生長,水分供應方面由于迷迭香葉片本身就屬于革質,較能耐旱,因此栽種的土壤以富含砂質使能排水良好較有利于生長發育,值得注意的是迷迭香生長緩慢,這也意味著它的再生能力不強。

喜日照充足、涼溫干燥的環境,生長適溫:10-25度,較耐旱,夏季略遮蔭,并放置通風處,適宜載植于富含沙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用扦插、播種繁殖,(種子繁育出的種苗品質差,夏季易生痛蟲差)。迷迭香因其生長緩慢,所以修剪不能過分,修剪以枝條長度一半為限,收獲后不如不立即使用,應迅速烘干,以免香氣逸失。

迷迭香的栽培技術

植株管理:常綠多年生亞灌木,植株若不修剪高度可達150公分,展幅也有60~80公分,葉呈狹長形似松針,邊緣反卷,灰綠色革質,干燥后呈針狀,花色有藍色、粉紅色、白色。迷迭香的品種有很多,大略分為直立種及匍匐種,經濟栽培大多以直立種為主,因為它生長所需的空間較小,采收也比較方便。

種植栽培

種子繁殖:迷迭香以種子繁殖時發芽緩慢且發芽率差,據文獻記載,若發芽溫度介于20℃至24℃時,發芽率低于30%,而且發芽時間長達3~4星期,但如果先于20℃至24℃發芽1周后再以4.4℃(40℉)溫度處理4周后,發芽率可提高至70﹪。

扦插繁殖:因此除非向國外引入新品種,否則以扦插繁殖是既快又有保障的作法,放在蔭涼的地方大約一個月后即可移植。匍匐種可利用橫躺的枝條于接觸泥土處先刻傷再淺埋,約一個月后切離母株,就是另外一棵迷迭香,但操作手續較麻煩。

栽培管理:修剪采收時就必須要特別小心,尤其老枝木質化的速度很快,一下子太過份的強剪常常導致植株無法再發芽,比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時不要剪超過枝條長度的一半。

觀察迷迭香植株,雖然每個葉腋都有小芽出現,將來隨著枝條的伸長,這些腋芽也會發育成枝條,長大以后整個植株因枝條橫生,不但顯得雜亂,同時通風不良也容易成為害蟲的棲地以及容易得病。

因此,定期的整枝修剪是很重要的。直立的品種種在田里時很容易長得很高,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獲量,在種植后開始生長時要剪去頂端,側芽萌發后再剪2~3次,這樣子植株才會低矮整齊。

采收管理:收獲及利用迷迭香的利用枝葉為主,可用剪刀或直接以手折取,但必須特別注意傷口所流出的汁液很快就會變成黏膠,很難去除,有些人的體質還會發生過敏,因此采收時必須戴手套并穿長袖服裝,值得一提的是迷迭香采收后除非是要立刻使用,否則應迅速烘干,以免香氣逸失。

迷迭香用途廣泛,除了烹調時作為香料外,藥理上還有縮陰、抗氧化作用,可治療陰道松弛、神經緊張、胃口不佳,提煉的迷迭香護理液可恢復陰道活力解決解決陰道干澀陰道排氣等問題,但是劑量不要太高,否則有癲癇或痙攣之虞。迷迭香會造成流產,懷孕婦女必須避免使用。

迷迭香的繁殖方式:迷迭香以種子繁殖時發芽緩慢且發芽率低,因此除非向國外引入新品種,否則以扦插繁殖是既快又有保險的作法,只要購買幾盆回來當母本,以50格穴盤內裝新的培養土。

取頂芽扦插即可,若要加速發根可在扦插前將基部沾些發根粉,插前先以竹筷插一小洞再扦插以免發根粉被培養土擦掉,放在陰涼的地方大約一個月后即可移植。迷迭香的大田移栽苗是扦插枝生根成活的母苗。

移栽株行距為40×40厘米,每畝種植數量為4000~4300株。平整好的土地按株行距先打塘,施少量底肥,然后在底肥上覆蓋薄土,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后要澆足定根水,澆水時不可使苗傾倒,如有倒伏要及時扶正固穩。

栽植迷迭香最好選擇陰天、雨天和早、晚陽光不強的時候。栽種季節在云南省中部、南部一年四季均可,春秋季最佳。栽后5天(視土壤干濕情況)澆第二次水。待苗成活后,可減少澆水。發現死苗要及時補栽,栽植時要以塘距之間塘中為點成直線,以利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