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花,為豆科植物葛的干燥花蕾。具有解毒醒脾的功能。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癥。《脾胃論》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湯,《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熱丸等,均療醉酒。

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種葛花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解酒醒脾。用于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胸膈飽脹,嘔吐酸水等傷及胃氣之癥。呈不規則的扁長圓形或略成扁腎形,長5~15mm,寬2~6mm,厚2~3mm。

萼片灰綠色,基部連合,先端5齒裂,裂片披針形,其中2齒合生,表面密被黃白色毛茸。基部有兩片批針鉆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長,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藍紫色,外部顏色較淺,呈淡紫色。氣微弱,味淡。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葛根花,為豆科植物葛的干燥花蕾。具有解毒醒脾的功能。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癥。古代應用甚廣,葛衣、葛巾均為平民服飾,葛紙、葛繩應用亦久,葛粉用于解酒。

生長習性:葛根花生于山坡、路邊草叢中及較陰濕的地方。葛根花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叢和疏林中。生長習性生于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溝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昆明附近。

葛根花的養殖方法:栽后第1年松窩3次,第五次在出苗后,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落葉后。以后每年只進行2次,第1次在早春發芽時,第2次在冬季落葉后。在每次中除后,施追肥三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當莖藤長約65cm時要摘去頂芽,以促使多發側藤,有利塊根生長。

選地整地:葛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厚的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在冬閑季節將預植地深翻曬白,栽植前精細碎土,畝撒施腐熟農家肥500公斤或蘑菇下腳抖1000公斤加復合肥15公斤,然后作畦,畦寬90-100厘米、高40-50厘米。

合理密植:葛苗繁殖方法有種子、分根或壓條法。種子繁殖宜在氣溫穩定通過15℃(3月中旬)時進行育苗,薄膜育苗可適當提早。3月下旬開始移植,移植時按單行定植,株距90-100厘米,定植時宜淺植(3-4厘米)并帶土移栽,植后灌定根水,畝陷500-600株,山地梯田可畝植700-800株。

田間管理:生長前期(3-5月)管理:葛苗定植后,晴天應連續3天早、晚各灑水1次,發現死苗要及時補苗。當苗高20-30厘米時,可用0.3%尿素液噴2次催苗,隔15天噴1次,此時即可插架,用2米以上長的小木根或小竹桿交叉斜插編成網架,為防大風破壞可間隔打木樁將網架固定。

當苗高1.5米左右,每蔸選留2枝粗壯藤蔓作主蔓,其余全部剪除,并將主蔓1米以下的側芽及基部須根剪除,去除主蔓50厘米以下的老葉,增加基部通風透氣,減少病蟲發生為害。

生長中期(6-8月)管理:此時是葛塊膨大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好疏根、剪頂工作。疏根是指中耕松土時撥開根際間的土,疏掉較細小的塊根,保留2-3條最粗壯的塊根。

中耕松土時結合施用適量的磷、鉀肥。當主蔓長到1.7米左右時剪去頂端,促進側蔓生長。側蔓長到20厘米左右時也要剪去頂端,控制藤蔓伸長,促進塊根膨大。

生長后期(9-12月)管理:該時期以保葉防潰為主,為保葉宜在9月份進行最后一次根外追肥,可用0.2%尿素噴灑葉面。10月份作最后一次中耕松土除草,但不宜灌水施肥。

病蟲害防治:葛苗的病蟲害主要是霜霉病、蚜蟲、螨類等,可用氧化樂果、阿維菌素、瑞毒霉錳鋅等藥劑防治。

采收:葛塊可在初春或霜降后采挖,以秋后采挖的葛塊淀粉含量較多。采挖時可深挖大根,保留小根,留下的小根能繼續生長,隔年或者3年后采挖。

葛根花的作用用途

泡茶的功效: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保養肌膚,分解中性脂肪,達到減肥美容效果。飲酒前喝茶,預防宿醉。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保護視力,維持視網膜正常,預防老年性白內障。

降低血液的膽固醇含量、血脂濃度,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栓等心血管疾病。減緩衰老,延年益壽。固齒強骨,預防蛀牙。抑制細胞突變,具抗癌作用。治療放射性操作,保護造血機能,提高白血球數量。

藥用價值:中國惠農網介紹,經常的用葛根花泡水喝,對于治療感冒發熱、口渴、頭痛項強、疹出不透、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腸梗阻、痢疾、高血壓、心絞痛、突發性耳聾、冠心病、糖尿病、醒酒醉、增強兒童發育和智力等都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主治感冒發熱、口渴、頭痛項強、疹出不透、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腸梗阻、痢疾、高血壓、心絞痛、突發性耳聾、冠心病、糖尿病、醒酒醉、增強兒童發育和智力。泡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