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草,拉丁文名:Saponaria officinalis.石竹科、肥皂草屬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主根肥厚,肉質;根莖細、多分枝。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常無毛。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基部漸狹成短柄狀,微合生,半抱莖,頂端急尖,邊緣粗糙,兩面均無毛,蒴果長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種子圓腎形,長1.8-2毫米,黑褐色,具小瘤。花期6-9月。
形態特征:肥皂草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主根肥厚,肉質;根莖細、多分枝。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常無毛。肥皂草的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基部漸狹成短柄狀,微合生,半抱莖,頂端急尖,邊緣粗糙,兩面均無毛,具3或5基出脈。
肥皂草為聚傘圓錐花序,小聚傘花序有3-7花;苞片披針形,長漸尖,邊緣和中脈被稀疏短粗毛;花梗長3-8毫米,被稀疏短毛;花萼筒狀,長18-20毫米,直徑2.5-3.5毫米,綠色,有時暗紫色。
初期被毛,縱脈20條,不明顯,萼齒寬卵形,具凸尖;雌雄蕊柄長約1毫米;花瓣白色或淡紅色,爪狹長,無毛,瓣片楔狀倒卵形,長10-15毫米,頂端微凹缺;副花冠片線形;雄蕊和花柱外露。肥皂草的花期6-9月。
生長習性:肥皂草喜光耐半陰,耐寒,耐修剪,栽培管理粗放,在干燥地及濕地上均可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也不嚴。
肥皂草的栽培技術
扦插:嫩枝扦插就是用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插穗進行扦插繁殖,嫩枝扦插基質為短纖維草炭:細顆粒蛭石:細珍珠巖=4:2:1,水分供應用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嫩枝扦插是一種傳統的繁殖技術,方法簡單,材料充足。
可進行大量育苗和多季育苗,已經成為快繁的主要繁殖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夏季氣溫高、光照強、蒸發量大,嫩枝扦插技術如果掌握不當,就會導致失敗,所以在育苗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夏季嫩枝扦插育苗操作技術。
扦插時間:經過4年的試驗總結,扦插最佳時間為6月上旬,因為此時溫度和濕度容易控制,植株還未開花,枝條處于半木質化狀態,比較幼嫩,薄壁細胞較多且枝條內含有較多水分及可溶性的有機物,細胞的分裂、分化能力強,扦插后容易生根;
此時氣溫較高,因蛭石比熱較大,溫度高于氣溫,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并且扦插條源充足。6月下旬就可以全部生根。如扦插太早,氣溫過低,扦插條源不足;如扦插太晚,則進入雨季,濕度高,溫度低,易腐爛,不易生根,且又進入了花期。
扦插前的準備
插床的整理消毒:扦插前先將插床理平,清除雜物,用水沖洗,再進行消毒。一般消毒采用濃度為2%的高錳酸鉀溶液,用噴壺噴灑整個床面。新蛭石可直接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而以后需要在每次扦插前,用耙子等工具將整個插床仔細清理(尤其是前一次扦插留下的枯枝、枯葉),再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嫩枝插穗的選取:插穗宜選擇生長旺盛母株上的健壯、無病蟲害、半木質化的當年生嫩枝。剪取插穗時最好選取枝條中間部分,過嫩或過分木質化的枝條都不好,采條后應立即噴水或放入水中保證不失水,如果插條較臟要先用水清洗一下。
嫩枝插穗的剪截:采回插穗后,在陰涼背風處進行剪截,統一截成10cm長的插穗,每根插穗最少有3~4個芽,上部保留1~2片葉子,每片葉剪掉一半,減少水分蒸發,剪口離第一個芽0.5~1.0cm,下部剪口要在芽下剪成斜口,切口要平滑,便于生根。
將插穗按100根為一捆綁好,然后集中浸泡在生根劑中,根據配制濃度的大小,掌握浸泡時間。為了防止插穗侵染病菌,要在生根劑內加入少量鏈霉素。如需臨時儲藏,需用濕物覆蓋或浸水,保證水分不蒸發,以防萎蔫。
扦插的方法:剪好的插穗應及時扦插,用激素浸蘸,株行距為1.0cm×1.5cm,插入(短纖維草炭:細顆粒蛭石:細珍珠巖=4:2:1)基質中,扦插的深度為3cm左右,扦插一定要整齊,扦插的株行距以插穗葉子不交叉、不重疊為宜。
插前先用全光照間歇噴霧將插床澆足底水,這一點非常重要,目的是使基質中含有充足的水分,且底水宜多不宜少,底水完成以后便可以開始扦插。插完后先噴一次透水,將全光照間歇噴霧調至每5min噴一次,每次30s。
根據生根情況,10d左右可調至每10min噴一次,每次30s,20d后調至每12min噴一次,每次30s,40d后便可移植到大田。濕度要保持在80%~90%,溫度在20~30℃,半個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可達80%~90%。避免中午高溫時扦插,以免插條因高溫失水,影響扦插成活率。
扦插植物時,一般可用植物生長激素、化學藥劑或生長素處理插條,可促進發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常用的有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吲哚丁酸價格較高,不適用于大規模的生產繁殖;萘乙酸價格較適合,生根效果也較好,可以用高濃度蘸,也可用較低濃度浸泡較長時間。另外生根劑也可以從市場上直接購買或自行配制。
播種:可于春季或秋季露地播種,寒冷地區可播于冷床或溫床。清明至谷雨播種。發芽適溫15-20℃,溫度過高種子發芽會受到抑制。將床土整平、深耕、耙細,然后噴透水,把種子均勻播撒,每平方米用種子2~3g,覆蓋薄土,最好在上面蓋薄干草或遮陽網。
噴水次數可根據墑情和天氣而定,一般每天噴1-2次,晴天多噴些,陰天少噴或不噴,10~15天即可出齊苗。出苗后要加強管理,及時除去覆蓋物,并清除雜草,雨天注意排水。苗高5~10cm時,按株距13~16cm定植。
分株:重瓣品種可進行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將整個植株連根挖出,脫去土團。按株叢的大小分3~5枝條為1叢,按3~5叢為1株,由根部用刀劈開,使每株都有自己的根、莖、枝和葉。
田間管理:肥皂草生性健壯,耐粗放管理,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壤土即可種植,微抗堿性土壤(pH為6.5~7.5)。肥皂草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忌水澇,種植時要選擇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中性地塊,最好是沙質土和有坡度的地段。肥皂草生長非常快,當年移植苗就可生長到50~60cm,枝葉繁茂,一般不需除草。
肥皂草耐旱性強,一般不用經常澆水,如遇雨水較少、溫度高時,每20d左右澆透水一次,即可保證良好的觀賞效果。一般情況,一年內春季澆一次返青水,冬初澆一次防凍水即可。
肥皂草耐瘠,需肥量不大,對肥料的要求也不嚴,在整地時加施有機肥,每公頃施人7500kg左右。營養生長期以氮肥為主,適當施人少量磷肥,花期前噴施1~2次氮肥、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無機肥,即可達到葉壯花美的觀賞效果。
肥皂草一般不需要修剪,但在生長季節修剪后,生長速度非常快,半月左右又可形成景觀。肥皂草適應性強,移植成活率高,栽培容易,養護簡單,群體功能強,形成景觀效果快,一次種植連年開花,多年發揮觀賞效益。
肥皂草地下根系發達,枝葉濃綠,小花密集,抗性強,抗雜草生長,種植后可多年生長。在7-8月的高溫季節,肥皂草易發生葉斑病,蟲害多為蠐螬和地老虎,常為害根及根莖部,導致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斷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