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專家考證:中國盆景的初始階段,應 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977 年在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新石器遺址,出土了 兩塊畫有盆栽萬年青圖案的啕器殘片。盆栽萬年青圖案的陶器殘片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已開始將植物栽種 于盆缽中進行觀賞了。

侍女手托盆景畫面:3000年前的殷周時期,筑臺掘池,營造 “囿苑”供帝王游覽。秦漢營建宮苑時,筑土而 山,開始進行山水創作。六朝時期,開始生產 彩啕和黑啕花盆。魏晉南北朝時,發展成以山水為主題的人工山水園,攝山理水技術已較高明。

唐朝文化藝術空前繁榮,山水畫名家輩出, 造園受山水畫的影響,發展到以詩情畫意融入 園林造景的階段。而文人學士畫家又將園林山 水技法縮小到盆栽和盆景中來。1972年在陜西 省乾陵發掘的章懷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 墓中壁畫有侍女手托盆景的畫面。

唐朝一些書籍和詩詞中,已有對盆景的描 述,還有關于對盆景的培育、造型、養護技術 等情況的介紹。唐朝稱樹木盆景為“盆栽)稱 山水盆景為“假山)“山池)從上述材料可以 說明,盆景在唐朝時已經形成。

宋朝是繼唐朝以后盆景藝術大發展的時 代。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蘇東坡、黃庭堅、陸游 等人都留有贊頌盆景的詩篇。蘇東坡在《格物 粗談》中寫到“芭蕉初發時分,以油簪橫穿其 根二眼,則長不大,可作盆景)這是現在所知 “盆景” 一詞的最早出處。

宋朝時已有盆景專著 問世,如杜綰著《云林石譜》等書。同時已開 始給盆景命名了,如詩人范成大給盆景命名 “天柱峰)“煙江疊嶂”等。北宋繪畫《十八學 士圖》四條屏中,有蒼松盆景繪于圖中,說明當時盆景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十八學士圖》局部摹本:元朝高僧韞上人在盆中布景物,取法自然 的“子景”已見微型或小型盆景出現。明清兩朝,盆景更加盛行,有關盆景的著作很多,如:文震亨的《長物志》中有“盆 玩’’ 一節;屠隆的《考槃余事》中有“盆玩箋” 一節"陳溟子《花鏡》中專有“種盆取景 法” 一節,對盆景的制作養護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現代盆景已經風靡全球。日本,美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建有一些規模較大的盆景園。在美國,盆景還被國立美術館“收藏”。盆景起源于中國這一歷史事實,現已得到世人的公認,改變了過去認為盆景起源于曰本的觀念。

我國在70年代后期,各地相繼恢復和 成立了花卉盆景協會。現在全國性的盆景組織 有“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中國風景園林學 會花卉盆景協會”、“中國花卉協會”。近些年來, 有關部門已給在盆景藝術上卓有成就的20余 名藝術家授予了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的稱號。

自1980年之后,我國已舉辦三屆全國性的盆景 評比展覽,三屆全國性花卉博覽會(盆景展是花卉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1991年在北京 舉辦“首屆中國國際盆景會議”。

1992年在南京 召開“中國海峽兩岸(含港澳地區)盆景名花研討會”各省市盆景展以及到國外辦盆景展更是頻繁。這些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盆景藝 術的普及與發展。

近十余年來,有很多盆景專業書籍和報刊 問世,這對盆景理論的探討、盆景技藝的交流 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以上種種情況表明,盆景藝術的發展時逢 盛世,空前繁榮,發展勢頭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