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木蓮(學名: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木蘭科木蓮屬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葉倒披針形,長8-14厘米,寬2.5-4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灰綠色;中脈平坦,側脈纖細;邊緣稍背卷;葉柄上面具漸寬的溝。

花梗具1環苞片脫落痕;花被薄革質,倒卵狀長圓形;雄蕊長4-7毫米,花藥長3-5毫米;雌蕊群橢圓狀卵圓形,下部心皮狹橢圓形,上部露出面具乳頭狀凸起,花柱長1-1.5毫米。聚合果卵圓形,熟時褐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

乳源木蓮產于中國安徽(黃山)、浙江南部、江西、福建、湖南南部、廣東北部(乳源)。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林中。乳源木蓮為常綠喬木,樹干通直,是優良庭園觀賞和四旁綠化樹種。具藥用,有經濟等價值。

形態特征:乳源木蓮的葉革質,倒披針形、狹倒卵狀長圓形或狹長圓形,長8-14厘米,寬2.5-4厘米,先端稍彎的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灰綠色;中脈平坦或稍凹,側脈每邊8-12 (14) 條,纖細;邊緣稍背卷;葉柄長1-3厘米,上面具漸寬的溝;托葉痕長3-4毫米。

乳源木蓮的花梗長1.5-2厘米,直徑約4毫米,具1環苞片脫落痕;花被片9,3輪,外輪3片帶綠色,薄革質,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中輪與內輪肉質,純白色,中輪倒卵形,長約2.5厘米,寬約2厘米,內輪3片狹倒卵形。

長約3厘米,寬約1厘米;雄蕊長4-7毫米,花藥長3-5毫米,藥隔伸出成近半圓形的尖頭,長約1毫米;雌蕊群橢圓狀卵圓形,長1.3-1.8厘米,下部心皮狹橢圓形,長7-8毫米,具3-5條縱棱,上部露出面具乳頭狀凸起,花柱長1-1.5毫米。乳源木蓮的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乳源木蓮喜溫暖濕潤氣候環境,偏陰性,幼樹耐蔭。天然更新良好。適宜土層深厚、潮潤、肥沃或中庸的排水良好的酸性黃壤土上生長。自然生長在海拔1300米以下溝谷臺地,山溝中、下部的山坡,常與紅楠、杜英、木荷、櫧栲類等常綠闊葉林混生。

乳源木蓮的繁殖方式

采種:乳源木蓮一般在2月中下旬開始開花,直到5月上旬尚有開花,9月上旬后,乳源木蓮的果殼將由淺綠變為紫紅色時,此時乳源木蓮的果實成熟但尚未開裂,正是良好的采種時間。剛采摘下來的果實要置于陰涼通風處陰干處3-5天左右。

等到其自然開裂后通過小木棍的輕輕敲打,將種子取出并進行篩選,之后將篩選出來的種子浸入水中2-3天并通過拌沙除去種子的假種皮,清洗干凈后置于陰涼干燥處約2-3天,這樣種子的處理工作就基本完成。

但種子不能立即播種,需要進行濕沙貯藏,要求相對濕度在85%-90%,并經常翻動保持通氣,直到次年2月份的播種季節再取出。一般乳源木蓮的果實出籽率大約為9%,種子的純度在90%以上,含水量較低約為8.943%。

播種:乳源木蓮的播種時間一般都是在2-3月份,選擇陽光直射少、土壤較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質壤土的半日照山垅田或溝谷地作圃地。播種之前需做好圃地的消毒工作,基肥也必須給足。

播種時采用開溝點播的方式,一般溝間距為25厘米,深3-5厘米,播種密度為20-30粒每米,播后最好用細土、火燒土、細沙或鋸糠覆蓋,再加蓋稻草,以確保種子的發芽率(發芽率為50%以上)。

乳源木蓮的病害防治

根腐病:在排水不良的圃地易發生,梅季也易發此病??捎?-3%的硫酸亞鐵每隔4-6天噴一次,連續2-4次,并在苗床上撒生石灰,每畝15公斤;還應及時拔除病苗燒毀。

地老虎:幼蟲夜出活動,咬斷幼苗嫩莖,啃食葉芽,造成幼苗枯死。當早晨看到新鮮苗木被咬斷時,順洞路扒開泥土找到地老虎幼蟲后將其殺死,也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治。

介殼蟲:多發生在樹干枝條上,蟲口密度大時,樹皮象刷過石灰水一樣,嚴重影響樹木生長??捎?0%馬拉松、40%樂果1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800倍液,在5-6月份噴藥防治初孵若蟲。

乳源木蓮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乳源木蓮為常綠喬木,樹干通直,樹冠濃郁優美,四季翠綠,花如蓮花,色白清香,是優良庭園觀賞和四旁綠化樹種。

經濟價值:乳源木蓮木材色質兼優。紋理直,結構甚細,均勻。質輕柔,強度中,不翹不裂。加工容易,刨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良好。可供上等家俱、工藝品、文具、儀器箱盒及膠合板、車船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