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于閩粵、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

佛手的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讓人感到妙趣橫生。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

形態特征:佛手的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花柱粗長,柱頭頭狀。子房在花住脫落后即行分裂,在果的發育過程中成為手指狀肉條。

佛手為單葉,稀兼有單身復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佛手是香櫞的變種之一。是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

佛手的果實手指狀肉條形,重可達2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果皮甚厚,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松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通常無種子。佛手的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佛手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佛手-原植物不耐嚴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栽培為宜。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適宜,年日照時數1200~1800小時為宜。

適合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長。在廣東省主產區的高要市及德慶縣,年平均氣溫22℃,最冷月的1月平均氣溫為13.2℃,極端最低氣溫為-1℃。

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28.6℃,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mm左右,全年日照時數為1815小時。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稻田,土壤呈微酸性,生長良好,產量較高、較穩。佛手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緩坡,土厚約30cm,微酸性,沙壤,排水良好,較肥沃處。

佛手的栽培技術:佛手施肥應根據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3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后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采果后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并加入磷鉀肥或復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

佛手在未進入結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春梢、夏梢、佛手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kg雞牛糞拌勻后,結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cm,深25cm的環狀溝施下,覆土蓋嚴。

9月份后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佛手種后第二年就可進入結果期,可連續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kg;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kg、尿素150g;

第三次在“小暑”前后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量,每株施復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kg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kg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

第四次施采果肥;9~10月份采果后,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cm,深40cm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kg,復合肥1kg與混合后回坑。

盆栽:佛手為枸櫞的變種,屬柑橘類的觀果花卉。佛手不開花或只開花不結果,結果后又坐不住果的現象相當普遍。促進幼苗營養生長,使其早日成株。

第二、三年春天換盆時施餅肥、蹄片、骨粉做基肥,同時進行一次整形修剪,將主干剪留 15cm,下面留3~5個腋芽,促其萌發壯枝,擴大樹冠。當新稍長至5~8cm時摘心,去頂芽和側芽,以育成一定的樹形,并促進其提前進入結果期。

佛手喜酸性土壤,PH值應保持在5.3為宜;盆土的配比為腐殖土60%,河沙30%,泥炭土或爐灰渣10%。可每十天半月追施1次稀薄的肥水。水大易爛根,應采取試墑澆水的辦法,盆土表層不干不澆,一次澆透,全年如此。

佛手最適宜的濕度是70%~90%。為此在干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1~2次,也可向地面灑水增加空氣濕度。佛手的適生溫度是15~30℃,高溫季節要移至涼爽通風而又遮陰的地方,氣溫低于5℃時須防寒。

佛手不易坐果,要用各種辦法促其坐果。在孕蕾期、開花前和開花后,都要追施有機肥,每周還要施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然后進行疏蕾,畸形蕾、病弱蕾都要掰掉,不能留蕾過多,只能留靠近枝條頂部長勢最好的兩三個蕾,不能要求坐果過多。

佛手容易出現黃葉病和葉片脫落現象,發生黃葉病可澆灌1%的硫酸亞鐵溶液。如爛根要立即翻盆,把植株從盆中脫出沖洗根部,去掉爛根,消毒后栽于消過毒的素沙土中進行養護,使其逐漸恢復生機。

修剪整形:為保證佛手高產和穩定,佛手茶必須做好樹形樹勢的調整及花、果枝條的合理修剪。當年栽當年開花結果的不宜讓其開花,要及早摘去花芽,以促使樹形的粗生長和擴冠生長。進入花果盛期的樹體一般在3月萌芽和秋冬果實采收后進行修剪。

調控花果時應注意摘除早花(即春末初夏開的花,因此時開的花多數為雄花不能結果),對雌花期枝條上萌生的多余腋芽也須抹摘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生長條件,達到減少落花、多結果的高產目的。

佛手粗生快長分枝多,必須每年進行合理修剪整形,使樹勢旺盛,促進結果枝分布均勻。在采果后及3月萌芽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交叉枝、衰弱枝、病蟲枝和枯枝,徒長枝。佛手的短枝大多為結果母枝,應盡量保留,凡夏季生長的夏梢除個別為擴大樹冠需要外,應全部剪去。

保果除草:驚蟄(3月6日)前后開始開花,一序花選留2~3朵健壯的雌花,其余摘掉。在保果技術上,一般要求一枝留1~2個果為佳,多了要摘除。進入結果期用手拔除植株周圍的雜草,不要用鋤頭鋤,以免傷根。佛手種后5年,每年要培土1次,在剪枝清園后進行,培土后蓋一層薄草于樹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