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并舉行祈禱福祿壽的活動,以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需要陳列花果、女紅等。

為什么會有七夕這個節日?七夕的來歷是什么?七夕又稱什么節?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時間的崇拜。不過,廣為人知的是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

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椗慌@伤騽?,最終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們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用籮筐擔著兩個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怎么都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

久而久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至于七夕又稱人什么節,因為七夕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所以又被稱為雙七、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等。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雖然七夕并不是古代的情人節,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牛郎織女一年一次鵲橋相會的感動和浪漫,所以戀人們選擇在這一天晚上約會。異地戀的情侶們,更是會把這一天當成最浪漫的日子。

他們之間,沒有銀河相隔,沒有王母阻擾,但現實讓他們一年里也見不了幾次。我們,不能在鵲橋上約會,不能躲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情話,但可以捧一束花,浪漫你們的愛情。

給“直率型”女朋友送花:直率型女孩敢愛敢恨,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不會遮遮掩掩,不會和你玩猜謎的游戲。在給她們送花的時候,越簡單越好,越直白越好。這款以紅玫瑰為主花材的“愛在心頭”就很不錯。

給“敏感型”女朋友送花:敏感型女孩的心思非常細膩,能夠觀察到其他類型人忽略的細節。所以,在給她們送花的時候,切忌選擇多種花語的花束,最重要的是“真實”。

七夕的來歷是什么?七夕又稱什么節?七夕又稱乞巧節、少女節、女兒節等,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時間的崇拜,不過,最廣為人知的是來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