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瓣蘭是主產于云南省滇西北地區的一種地生蘭,時逢每年的元旦春節盛開。這種蘭花的花瓣呈橢條形,酷似盛開的蓮藕花瓣,民間以花喻花,定名為“蓮瓣蘭”,深受國蘭愛好者青睞。

蓮瓣蘭作為國產蘭屬的重要一員,逐漸為國內蘭界所熟知,還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情。隨著中國蘭協成立后連續十余次全國蘭博會的舉辦,云南蘭友紛紛把從蓮瓣蘭中選育的優良品種亮相蘭博會,每次都贏得組委會大獎和全國各地蘭友的贊許,蓮瓣蘭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特別是由于其植株形態、開花性狀、生活習性、栽培方法等與四川習慣栽培的春劍較為相似,而受到四川蘭友的格外青瞇,蓮瓣蘭中許多優秀的品種被引種到四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由于其枝葉秀美,株型適中,花色豐富,環境適應能力強,發芽率高,易開花等優良性狀而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蘭友的喜愛。

蓮瓣蘭的形態特征:蓮瓣蘭葉片主脈兩側分別有一條側脈,側脈明亮,側脈邊緣呈暗綠色,在側脈與主脈之間,側脈與葉緣之間還有兩條次側脈,但用肉眼看不顯。蓮瓣蘭葉片潤而光亮。葉片葉質細膩,富彈性,鞘殼緊抱葉腳,株形緊湊。一葶著花2~5朵,幽香,花色鮮麗,常見為藕色、粉、白、紅等。

蓮瓣蘭的葉寬的大都在0.5cm左右,葉長40~50cm者居多,葉面順滑,收腳緊,每葉的葉柄部剛勁有力,假鱗球大多錯位分布,根粗壯,根尖部鈍圓,蓮瓣蘭一箭多花,大多著花2~4朵,花色多為麻白,幽香、長橢圓瓣形居多。

蓮瓣蘭的生態習性:蓮瓣蘭主要分布于有“蘭花王國”之稱的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南部川滇交界地帶的會理等縣山地,以及與此兩地比鄰的地區。那里特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造成了蓮瓣蘭特有的生長習性:既適宜于氣候寒冷地方的栽培,也適宜于亞熱帶地區的種植。性喜陽光,但忌強光;喜溫暖,較耐寒,畏高溫;喜疏松、微酸性土壤,忌植料過細,缺少氧氣。

蓮瓣蘭的栽培技術:蓮瓣蘭的栽培養殖用腐葉土栽培蓮瓣蘭[1]特殊的地理條件及氣候條件孕育了云南品種繁多的野生蘭花。據查,全世界蘭屬植物有50多種,中國分布有20多種,云南的蘭屬植物各類幾乎包括了所有載的國產蘭屬植物,其中一些各類是云南的特有種,而蓮瓣蘭為云南的特產珍品。

蓮瓣蘭是云南(特別是滇西或滇西北)家養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品種。蓮瓣蘭的花朵像荷花,云南人把荷花稱為蓮花,因而得名。蓮瓣蘭在白族、納西族中稱為“小雪蘭”,我國的臺灣蘭界稱之為“卑亞蘭”。

蓮瓣蘭屬于典型的春蘭屬,為地生蘭,根白色、粗壯,根不分叉。假鱗莖較小,成橢圓球形。蓮瓣蘭的葉為線形葉,葉邊緣有鋸齒,葉基部橫斷面呈“V”形。花期為12月至翌年3月,葶花2~4朵,花色有紅、黃、淺綠、白及素心等品種,香味濃郁。蓮瓣蘭品種容易識別。

蓮瓣蘭大多生長在海拔1500~2500米之間的山坡上,松樹、櫟樹及灌木林下,尤其喜歡生長在櫟樹較多的半山坡上,這里大多有疏松的腐質土。從蓮瓣蘭的野生環境看,蓮瓣蘭喜歡濕潤、通風、透氣、養分足、酸堿適中、偏陰的環境。為了滿足蓮瓣蘭對環境的要求,云南養蘭前輩通過艱苦的探索,終于總結出了用腐質土栽培蓮瓣蘭的經驗。

栽培蓮瓣蘭的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疏松透氣、排水良好、養分沒有實行適中、酸堿中性、無病菌、無蟲害的最為理想,一般分為有機植料、無機植料、土類植料等。腐質土屬土類植料,云南養蘭才廣泛使用之。

腐質土分腐殖土和腐葉土,其中以腐葉土為最佳。腐葉土的優點是透氣、排水、養分足、微酸、易得等。云南養蘭戶公認腐葉土是滇蘭栽培的“看家土”。腐葉土最容易得到,大凡林草茂密的地方都有腐葉土。腐葉土的各類較多,在云南蓮瓣蘭的栽培養殖一般采用以下幾種:

采用最多的是腐地土。有黃櫟葉土和白櫟土之分黃櫟葉土優于白櫟葉土,黃櫟葉土中含有黃櫟素,而蘭花生長最需要黃櫟素。黃櫟葉葉背黃、葉而綠,葉質厚,葉邊有毛刺。白櫟葉葉質薄,葉邊無毛刺。

其次是灌木腐葉土。灌木腐葉土是混生雜木林中落葉經腐化而成的腐葉土,這種腐葉土屬混合型,營養全面。灌木腐葉土因是混合型,所以腐化程度不一樣,加上葉質薄易碎,使用時容易操作蘭根。混合型的腐葉土由于自然配比的原因,排水性不如腐櫟葉土。

再次是腐松毛葉土。腐松毛葉土為微酸性的植料,比較有利于蓮瓣蘭的生長,但是一定要腐化到軟綿的程度,不能刺手,以防刺傷蘭根。第四是其他腐葉土。如腐柳葉土、腐草葉土、腐竹葉土、粉碎性腐葉類土等。這類土不易得到,只能是人工腐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