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晶花燭的形態特征

1、葉

水晶花燭是天南星科花燭屬植物,附生或地生草本,短縮莖的節間頗短小,其上著生細圓柱狀的長柄,長約40厘米,葉片闊卵橢圓、心形,長25-39厘米:寬約30厘米。

2、花

花序柄大都伸長,稀很短,焰苞片彎曲線型,長12厘米,綠色,宿存。基部常下延。肉穗花序。花由基部向上開放。果序常增大。花兩性,有花被。花瓣4,長寬幾相等,先端拱狀內彎,靠合,幾截平,外輪2枚常較寬,內輪的內藏,有時4個花瓣排列為不整齊的覆瓦狀,果時強裂增大。

3、果

果序常增大。漿果肉質。種子成熟時漸次從花瓣中推出,長圓形,扁凸,珠孔外凸,珠被具疣突。胚乳豐富。胚具軸,近圓柱形;長不及胚乳。 

二、水晶花燭的繁殖方法

1、播種

在原產地或中國華南地區,可于人工輔助授粉的植株上采收種子。采收后要及時播種,宜用切碎的苔蘚作播種介質點播,播后蓋上報紙,保持濕潤,發芽適溫25℃左右,播后20-25天即可發芽。 

2、扦插

扦插可于春夏間進行。剪取萌生側枝,摘去下部的葉片,只保留上部的1-2片葉,直接插入腐葉土或蛭石中;插后經常噴霧保濕,1個月后即可生根。 

3、分株

分株可于4月中下旬結合換盆進行。將母株從花盆中脫出,用小刀切開莖節,使每小株至少保留2個蘗芽,用潮濕的苔蘚包扎好創口,保持20-25℃的愈合生根適溫,維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待子株萌發出較多的新根后再另行盆栽。 

三、水晶花燭的病蟲防治

1、葉枯病

發病時常在老葉的邊緣或破損處產生近圓形的病斑, 擴大后呈不規則形。開始時病斑為褐色,以后逐漸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上面散生小黑點,嚴重時整個葉片枯干。防治方法: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燒毀;發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替噴灑植株,每隔7-10天1次,連續 2-3次。

2、橘綠綿蚧

1年發生2代,夏秋季節可見到多種蟲態。防治方法: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殺螟松1000倍液噴灑植株。 

四、水晶花燭的主要價值

水晶花燭四季綠意盎然,是優良奇特的室內觀葉植物。幼株葉片銀紫色,葉片呈心形或闊卵形,葉端尖,葉基凹入,翠綠色,葉脈銀白色,且脈紋清晰美觀,構成美麗的圖案,用來裝點居室,倍感清雅可愛,可置于客廳、書房欣賞。 

五、水晶花燭能在室內養嗎?

水晶花燭能在室內養,它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室內的環境不會阻礙生長。室內養護的時候要放在通風好且有微光的地方,例如放在陽臺,窗臺,客廳內,環境適宜長勢才會更加旺盛。它喜濕潤環境,生長季要勤澆水,滿足對水分的需求。還要勤施加薄肥,用稀薄的肥水就行,養分足更利于生長,狀態會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