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龍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它的葉子看起來就像是龍爪一般,不過它其實是牽牛花的一種,有著和牽牛花一樣的喇叭形狀的花朵,五爪金龍為夏、秋常見的蔓生花卉,是垂直綠化和小型花架的好材料,那么五爪金龍花怎么樣養植呢?

環境要求:五爪金龍喜愛潮濕的氣象環境,請求成長環境的空氣絕對溫度在70-80%,空氣絕對濕渡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因為它原產于寒帶地域,喜愛低溫高濕環境。

因而對夏季的溫度的請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滯成長,在霜凍涌現時不能平安越冬。因而,五爪金龍的成長需要注重溫度。

在冬季時,應增強空氣對流,以使五爪金龍體內的溫度能散發進來。可將它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適外地進行噴霧,維持植株四周的空氣濕度,天天2-3次。

在冬季,將五爪金龍搬到室內光芒亮堂的中央進行養護。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肥水管理:對于五爪金龍的養殖,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這樣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五爪金龍的危害防治:對生長在非作物地的五爪金龍,可采用除草劑除之,10%草甘膦水劑1000—150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施到五爪金龍的葉片和嫩莖上。

必須用清潔水而不用污水或泥漿水配制藥液才能保證藥效。噴藥時間宜在溫度和相對濕度較高的上午或在下午的晴天進行。噴藥后6—8小時下雨不影響藥效。

配制藥液時如按兌水量的0.2%加入洗衣粉作表面活性劑可提高藥效。此外,41%農達水劑活性成分與草甘膦一樣,是同物異名,但活性成分農達比草甘膦高3倍,配制的兌水藥液的用量應為草甘膦的1/4。通常為250—350毫升兌水30—60公斤。具體噴施方法及注意事項與草甘膦是相同的,需注意用量。

五爪金龍的繁殖方式:播種或扦插法繁殖,5月份播種最為合適,覆土1厘米,5~6天可發芽。雙葉展開時即可分苗。繁育系統的研究表明五爪金龍是自交不親和植物,其種子僅能通過異花授粉獲得。

五爪金龍通常以種子繁殖,種子量大,發芽率高,繁殖容易,生長迅猛;而在中國廣東地區只開花,極少結實,主要利用莖干進行無性繁殖,全年皆可進行營養生長。

其余見廖宜英等,農林業入侵雜草五爪金龍生活史特征研究生境及耐受性五爪金龍有喜陽的特性,常生于海拔90~610米的荒地,海岸邊的矮樹叢,灌木,山地林中和溪溝邊。

播種繁殖: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播種能否成功。最好是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后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

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

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

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

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

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

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

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

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

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移栽: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

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