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龍俗名番仔藤、掌葉牽牛。一般是生長在山上。葉子類似掌狀,有5~7個裂痕,大小約3~10厘米;花呈漏斗狀,大小約4~6厘米,有5個雄蕊,花期以夏季最盛。原產熱帶非洲和亞洲。
生長于全日照以及排水良好的環境,平地,山地路邊灌叢,向陽處,有很強的攀爬能力。全株或根具醫藥功效,可涼血活,壯筋骨;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腫痛,閉經。
五爪金龍花原產熱帶亞洲或非洲,現已廣泛栽培或歸化于全熱帶,中國產臺灣、福建、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云南。五爪金龍為多年生草本,常生于荒地、灌叢、山地、水邊,種子繁殖力強,是園林害草。
尤其在疏于管理的庭院更為多見,纏繞生長在庭園的籬笆、圍欄、電線桿和電線、以及大小灌木和喬木上,影響庭園的美觀。也可見到一些果園和苗圃受害較重。但是五爪金龍為夏、秋常見的蔓生花卉,是垂直綠化和小型花架的好材料。可作籬邊的爬藤材料。
形態特征:五爪金龍為多年生纏繞草本,全體無毛,老時根上具塊根。莖細長,有細棱,有時有小疣狀突起。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大,長4~5厘米,寬2~2.5厘米。
兩側裂片稍小,頂端漸尖或稍鈍,具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漸狹,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葉柄長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托葉(腋生短枝的葉片)。
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花梗長0.5~2厘米,有時具小疣狀突起;萼片稍不等長,外方2片較短,卵形,長5~6毫米,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內萼片稍寬。
長7~9毫米,萼片邊緣干膜質,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長5~7厘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于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無毛,花柱纖細,長于雄蕊,柱頭2球形。蒴果近球形,高約1厘米,2室,4瓣裂。種子黑色,長約5毫米,邊緣被褐色柔毛。
生長習性:五爪金龍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疏松肥沃土壤。多生于低海拔地區向陽處,在圍墻、屋檐、平地或山地路旁灌叢等地生長。產生于海拔90~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邊灌叢,生長于向陽處。多年生纏繞草本,常生于荒地、海岸邊的矮樹林、灌叢、山地林中和溪溝邊。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疏松肥沃土壤。
五爪金龍的養殖方法:五爪金龍纏繞莖的攀緣能力強,順樹干而上,迅速占據其它植物的外圍,密蓋樹木的樹冠,致使被覆蓋的植物得不到足夠的陽光而死亡。其對綠色植物,尤其是園林植物危害極大。
此外五爪金龍水抽提液對植物的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并且水抽提液對受體植物的作用表現出在高濃度下的抑制和低濃度下的促進,這一特征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特征極為相似。
危害防治:對生長在非作物地的五爪金龍,可用下列二種除草劑滅除之:10%草甘膦水劑1000-150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施到五爪金龍的葉片和嫩莖上。必須用清潔水而不用污水或泥漿水配制藥液才能保證藥效。
噴藥時間宜在溫度和相對濕度較高的上午或在下午的晴天進行。噴藥后6-8小時下雨不影響藥效。配制藥液時如按兌水量的0.2%加入洗衣粉作表面活性劑可提高藥效。
41%農達水劑活性成分與草甘膦一樣,是同物異名,但活性成分農達比草甘膦高3倍,配制的兌水藥液的用量應為草甘膦的1/4。通常為250-350毫升兌水30-60公斤。噴施方法及注意事項與草甘膦相同。
五爪金龍的作用用途
經濟價值:五爪金龍水抽提液對植物的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并且水抽提液對受體植物的作用表現出在高濃度下的抑制和低濃度下的促進,這一特征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特征極為相似。其塊根可供藥用,外敷熱毒瘡,有清熱解毒的效果,葉和果也有藥用。
五爪金龍的文化背景
研究價值:生活史五爪金龍通常以種子繁殖,種子量大,發芽率高,繁殖容易,生長迅猛;而在我國廣東地區只開花,極少結實,主要利用莖干進行無性繁殖,全年皆可進行營養生長(胡玉佳和王永繁 2001)。其余見廖宜英等,農林業入侵雜草五爪金龍生活史特征研究。
生境及耐受性五爪金龍有喜陽的特性(吳彥瓊和胡玉佳 2004),常生于海拔90-610m的荒地,海岸邊的矮樹叢,灌木,山地林中和溪溝邊。防治五爪金龍進入營養生長時期時根系發達,采用人工割除的辦法應在其開花未結實時進行,這樣既可以防止結出新的種子,又可以阻止再發新枝;
用化學方法防止五爪金龍的蔓延擴散,應依據五爪金龍的具體生長環境而選擇不同的藥物。目前報道的能有效滅除五爪金龍的除莠劑有2, 4 - D丁酯、惡草靈、毒莠定等。化學防除時,應輔以人工拔除。
另外,據報道,木蜂是其有效的傳粉昆蟲,蠅類和蝶類為隨機訪問者。開花過程中柱頭與花藥相接觸,有利于自花授粉。然而,繁育系統的研究表明五爪金龍是自交不親和植物,其種子僅能通過異花授粉獲得。因此通過控制木蜂也是可以考慮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