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葉矮櫻是聞名世界的觀葉樹種,它憑借著鮮亮艷麗的葉片和旺盛的生長力、觀賞效果好,是很多公園、社區綠化的選擇,很多喜歡花草的朋友也會選擇在家中養一棵。那么,紫葉矮櫻怎么養才能讓它更好的生長呢?下面,好花網就為大家仔細講解一下。

紫葉矮櫻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條幼時紫褐色,老枝有皮孔。花單生,淡粉紅色,花瓣5片,微香。紫葉矮櫻是紫葉李和矮櫻的雜交種。各地均有栽培,我國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均適宜栽培,東北的遼寧、吉林南部等冬季可以安全越冬。

紫葉矮櫻色感效果好。紫葉矮櫻在整個生長季節內其葉片呈紫紅色,亮麗別致,樹形緊湊,葉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現好。在盆栽應用方面,可制成中型和微型盆景。

紫葉矮櫻的扦插繁殖方法

1、扦插基質:紫葉矮櫻的扦插基質需要用蛭石粉2份、珍珠巖粒1份、混炭土1份,先將一份泥炭土鋪在下面,然后將蛭石粉和珍珠巖粒混合均勻鋪在泥炭土上面,這樣可以保證疏松透氣,適合扦插枝條成長。

2、插條選取:從紫葉矮櫻的健壯母枝上選10-12厘米長的枝條剪下,枝條上要帶有四五個芽節,剪下后放到陰涼潮濕的地方保存,或者用濕潤的棉套包起來保存。

3、插條處理:在每個插條距上端芽節2厘米處貼緊芽背剪一個45度的斜切口,然后用生根粉溶液浸泡一段半小時或一小時。

4、扦插:插條處理好后就可以插入基質中了,插入的深度以插條的三分之一多,不要插到一半。每條插條相隔二三厘米左右,然后澆足澆透水,等待生根即可。

嫁接繁殖方法

1、砧木選取:紫葉矮櫻嫁接的砧木可以選用生長了一至兩年的山桃、山杏樹,但要保證砧木沒有病蟲害。

2、嫁接方式:剪取紫葉矮櫻健壯枝條上帶有四至五個芽節的枝條,以八九厘米長度為佳,然后將接穗剪成鴨嘴的形狀,在砧木離地面5厘米處插入砧木的形成層,然后用塑料條扎緊。嫁接完后要做保濕處理。

紫葉矮櫻花期:紫葉矮櫻一般在春季開花,每年的4-5月份是它的花期。紫葉矮櫻的花朵是單生花朵,花朵較小,花瓣中隱隱帶著一些粉紅色。每年花開滿樹花開,十分的優美漂亮。

紫葉矮櫻的養殖方法

土壤:紫葉矮櫻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者微酸性沙壤土中生長最好,輕黏土亦可。盆栽用盆宜深大些,并在盆底墊碎瓦片或碎硬塑料泡沫塊,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能力,并可防止爛根。

光照:紫葉矮櫻喜歡陽光照射,如果陽光光線不足的話,紫葉矮櫻的葉子就會變的偏綠色,因此想要讓紫葉矮櫻葉片紫紅鮮亮,還是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種植。

水肥管理:紫葉矮櫻耐旱,每年早春和秋末可澆足澆透返青水和封凍水,平時若不是特別干旱,基本可以靠天生長。春秋風大干旱,新植苗木展葉后,每天上、下午各進行1次葉面噴霧,補充水分,減輕根系的壓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夏季雨天,還應及時將樹坑內的積水排除,以防日出后水溫升高,燙傷根系。

紫葉矮櫻喜肥,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時施基肥外,在生長期適當追肥。在早春、初夏各追施1次氮、磷、鉀復合肥,秋末再施用1次廄肥或渣肥。對于新植苗木及缺肥長勢不好的苗木,可進行葉面施肥。選在清早或傍晚噴施,中午光照足時及雨前雨后均不宜進行,噴施次數以3次為宜,間隔時間10~15天。

越冬管理:紫葉矮櫻耐寒,成年苗采取樹干涂白的措施即可。對于新植苗,可采取根部培土、樹干纏草的辦法,幼齡苗則進行覆膜處理。新植苗木在第1年進行纏干處理后,第2年采取涂白越冬即可。

整形修剪:紫葉矮櫻萌枝力強,生長繁茂,較耐修剪。其修剪應根據株型的不同區別對待,紫葉矮櫻的常見株型有“掃帚型”和“自然開心型”.“掃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綠籬,每年的春末和初秋進行修剪,修剪高度一般在0.6~1.2m.“自然開心型”的苗木一般用于對植、列植。

紫葉矮櫻是以觀葉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時只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競爭枝,保留3~4個內膛枝,對當年生枝條應在其40cm左右時摘心,以促進枝條木質化,多生側枝。總之,通過整形修剪,剪掉細弱枝、交叉枝、徒長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持美觀樹型,從而提高紫葉矮櫻的觀賞價值。

病蟲害防治:紫葉矮櫻在栽培過程中,會受到刺蛾、蚜蟲、紅蜘蛛、葉跳蟬、蚧殼蟲的危害。每年冬季涂白時盡量將主干和大枝都進行涂白,還應將蟲卵、蟲繭刮干凈,早春應及時噴百菌清、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病害如有發生要及時治理,刺蛾、蚜蟲、葉跳蟬、蚧殼蟲可用溴氰菊酯等噴殺,紅蜘蛛可用三氯殺螨醇進行防治。

冬季養護:紫葉矮櫻有一定的耐寒能力,長成的紫葉矮櫻在冬季只需要做好涂白樹干措施就可以。而當年栽種的樹苗,可以用根部培土或者樹干纏上一圈草墊,這樣能幫助紫葉矮櫻過冬。而對于發育中的幼苗,就需要用覆膜的方法來保持溫度,以避免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