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萱草別名眾多,有“金針”、“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英文中稱萱草為“虎百合”(Tiger Lily,這也是卷丹的英文名)。當食用時,多被稱為“金針”。

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于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結出來的果子有翅。全國各地常見栽培,秦嶺以南各省區有野生的。

萱草類花卉雖原主產中國,但長期以來改良不多。1930年代以后,美國一些植物園、園藝愛好者收集中、日等國所產萱草屬植物,進行雜交育種,現品種已達萬種以上,成為重要的觀賞及切花花卉,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種最多的一類。

萱草原產于中國、西伯利亞、日本和東南亞。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于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結出來的果子有翅。同時,萱草也是中國的母親花。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肉質纖維根,多數膨大呈窄長紡錘形。葉基生成叢,條狀披針 形,長30~60cm,寬約2.5cm,背面被白粉。夏季開橘黃色大花,花葶長于葉,高達1m以上;

圓錐花序頂生,有花6~12朵,花梗長約1cm,有小的披針形苞片;花長7~12cm,花被基部粗短漏斗狀,長達2.5cm,花被6片,開展,向外反卷,外輪3片,寬1~2cm,內輪3片寬達2.5cm。

邊緣稍作波狀;雄蕊6,花絲長,著生花被喉部;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每花僅放一天。蒴果,背裂,內有亮黑色種子數粒。果實很少能發育,制種時常需人工授粉。

生長習性:性強健,耐寒,華北可露地越冬,適應性強,喜濕潤也耐旱,喜陽光又耐半蔭。對土壤選擇性不強,但以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為宜。適應在海拔300-2500米生長。

萱草原產中國、南歐及日本。中國南北均可種植,根狀莖可在-20℃低溫凍土中越冬,華北地區可露地越冬。性喜氣候溫暖,喜陽光,耐半陰,抗旱,抗病蟲能力強,適應性廣,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濕潤。對鹽堿土壤有特別的耐性。

萱草的病害防治:萱草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葉枯病、銹病、炭疽病和莖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薊馬、潛葉蠅等。

防治病蟲害:首先要搞好農業防治,在黃花菜采摘完后,地上部隨即枯死,應及時割蔸并運離黃花菜地外,以減少菌源、蟲源;搞好黃花菜的追肥、冬培工作,以增強抗病能力;適時更新復壯老蔸;選用抗病品種等。適時用藥防治,病害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可用艾美樂3000倍噴霧防治。

萱草銹病:這種病害對萱草的莖、葉均有危害,發生嚴重時可使全株葉片枯死,花蕾干枯凋落,影響觀賞。發病初期,葉子和莖干上散生褪黃色小疤斑,后疤斑破裂,散出黃褐色粉囊,有時整個葉片都變為黃色。后期,病部產生橢圓形用列緊密的黑色小疤斑。

萱草銹病是由柄銹菌屬的一種真菌侵染引起的,多在病殘組織中越冬。每年6~7月份發生嚴重。種植過密、濕度過高、土壤粘滯貧瘠、氮肥使用過多等,都易誘發本病。

防治萱草銹病的措施:是要加強栽培管理措施,保持適當株行距,以利通風透光,避免栽植在低洼潮濕的地段,并注意少施氮肥。是及時清除病殘植物體并集中燒掉。

是藥劑防治,可在發病時噴灑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粉銹寧乳油4000倍液等藥劑,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

萱草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花色鮮艷,栽培容易,且春季萌發早,綠葉成叢極為美觀。園林中多叢植或于花境、路旁栽植。萱草類耐半蔭,又可做疏林地被植物。

其他價值:萱草在現代化學染料出現之前,還是一種常用的染料。另外,萱草對氟十分敏感,當空氣受到氟污染時,萱草葉子的尖端就變成紅褐色,所以常被用來監測環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針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