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樓、云母草、森蒂,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其干燥地上部分為常用中藥,中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采摘,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收縮子宮作用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益母草可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堿、水蘇堿、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堿及苯甲酸、氯化鉀等。
益母草制劑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后葉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益母草花期:6-9月,益母草果期:9-10月。
形態特征: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于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8毫米,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花,輪廓為圓球形,徑2-2.5厘米,多數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小苞片刺狀,向上伸出,基部略彎曲,比萼筒短,長約5毫米,有貼生的微柔毛;花梗無。
花冠粉紅至淡紫紅色,長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長約6毫米,等大,內面在離基部1/3處有近水平向的不明顯鱗毛毛環,毛環在背面間斷,其上部多少有鱗狀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
內凹,長圓形,長約7毫米,寬4毫米,全緣,內面無毛,邊緣具纖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內面在基部疏被鱗狀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
生長習性:益母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種植,以較肥沃的土壤為佳,需要充足水分條件,但不宜積水,怕澇。生長于多種環境,海拔可高達3400米。
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喜溫暖濕潤氣候,海拔在1000m以下的地區者可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益母草花語:母愛。益母草有利尿消腫、收縮子宮作用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益母草可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堿、水蘇堿、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堿及苯甲酸、氯化鉀等。
益母草來歷:也有民間傳說故事,從前有一婦女生孩子時, 留下瘀血腹痛癥,久治不好。兒子長到十二三歲就打柴養母度日。 —天來了一位大夫,對這孩子說,你母親的病可治好,但要錢買藥。大夫知道到哪兒去采藥,可他不告訴這男孩,為的是大夫自己采來藥向婦人要錢。
一天大夫采藥去了,那兒子十分聰明,悄悄隨后去看他在哪兒采藥。看到那大夫在一片荒草地采一種開紫紅色小花的草,葉片有裂。這孩子就知道了這是藥。等大夫走后,他自己就每天采那種草為母治病。經過幾次母親病好了,人們因為這草治好了母親的產后病,就稱之為益母草。
益母草的繁殖方式:益母草常用種子繁殖,播種期因品種羽性不同耐異,冬性益母草,必須秋播種均可開花結果。播種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開淺穴播種。
播種:整地下種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墑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也應及時間苗補苗,中耕除草,追肥澆水,雨季雨水集中時,要防止積水,應注意適時排水。
并在植物表面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幼苗茁壯成長。并適時噴施蔬菜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
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遵循有病治病、有蟲殺蟲,無者則防的原則并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早熟益母草秋播、春播、夏播均可,冬性益母草必須秋播。春播以雨水至驚蟄期間(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宜;北方為利用夏季休閑地種植,采用夏播,在芒種收麥以后種植,產量不高;低溫地區多采取秋播,以秋分至寒露期間(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濕潤時最好。
秋播播種期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過早,易受蚜蟲侵害;過遲,則受氣溫低和土壤干燥等影響,當年不能發芽,翌年春分至清明才能發芽,且發芽不整、不齊,多不能抽苔開花。
播種分條播、穴播和撒播:平原地區多采用條播,坡地多采用穴播,撒播管理不方便,多不采用。播種前,將種子混入火灰或細土雜肥,再用人畜糞尿拌種,濕度以能夠散開為度,一般每畝用火灰或土雜肥250300kg、人畜糞尿35~40kg。
條播者,在畦內開橫溝,溝心距約25cm,播幅10cm左右,深4~7cm,溝底要平,播前在溝中施人畜糞尿2500~3000kg然后將種子灰均勻撒入,不必蓋土。穴播者,按穴行距各約25cm開穴,穴直徑10cm左右,深3~7cm,穴底要平,先在穴內畝施1000~1200kg人畜糞尿后,再均勻撒入種子灰,不必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