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為菊科植物苦丁菜的嫩葉。藥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藥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民間俗稱苦菜,別名天香菜、荼苦莢、甘馬菜、老鸛菜、無香菜等,因其葉似蛇形,山東也叫蛇蟲苗。
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后裝盤即可。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
形態特征:苦菜為多年生草本,高30-100 (-200) 厘米;根狀莖橫臥或斜生,節處生多數細根;苦菜的莖直立,黃綠色至黃棕色,有時帶淡紫色,下部常被脫落性倒生白色粗毛或幾無毛,上部常近無毛或被倒生稍彎糙毛,或疏被2列縱向短糙毛。
基生葉叢生,花時枯落,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1.8-) 3-10.5厘米,寬1.2-3厘米,不分裂或羽狀分裂或全裂,頂端鈍或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被糙伏毛或幾無毛,具緣毛;
苦菜的花柱長2.5毫米,柱頭盾狀或截頭狀,徑0.5-0.6毫米??嗖说氖莨L圓形,長3-4毫米,具3棱,2不育子室中央稍隆起成上粗下細的棒槌狀,能育子室略扁平,向兩側延展成窄邊狀,內含1橢圓形、扁平種子。花期7-9月。
生長習性:常生于海拔 (50-) 400-2100 (-2600) 米的山坡林下、林緣和灌叢中以及路邊、田埂邊的草叢中??嗖朔植己軓V,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廣東的海南島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苦菜在蘇聯、蒙古、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苦菜的栽培技術:苦菜又叫基荬菜,是人們喜食的一種多年生野生蔬菜,它不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有清熱解毒等醫療作用。苦菜適應性很強,在田間、路旁均能生長。若塑料大棚人工栽培,比露地早上市40--50天,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
播種:播種時間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種適應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過晚苗小,抗寒、抗旱能力低,產量下降。由于苦菜種子沒有休眠期,采種當年即可播種生產。首次種植可以采野生苦菜種子。
播種方法:苦菜的生長,要選擇疏松肥沃的地塊播種,播前深翻細耕,結合整地每畝地施有機肥3000公斤,然后按扣棚面積做畦,一般畦寬1米,畦面開8厘米深小溝7條,溝距12厘米。
澆透底水,水滲后將種子播于溝內,用細土將溝覆平。畦面加蓋塑料薄膜保溫,并在膜上加蓋草苫,以防日曬高溫影響發芽。一般每平方來播種量為3克。
田間管理:播種后7-8天即可出苗,剛出土的幼苗根系細弱,要通過噴水保持土壤濕潤,以防干旱苗枯澆水2--3天后及時松土,既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又能促進根系生長。
雜草是影響幼苗正常生長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隨時拔除。立秋后,天氣涼爽,苦菜生長比較旺盛,為促其根系粗壯,積累更多養分,需結合灌水追一次稀大糞,每畝1000公斤。
第二年管理
扣棚:為使苦菜及早上市,又不致遭受凍害,一般要在3月上、中旬和上棚膜。土壤化凍后,摟去地面的枯葉雜草。當地下5厘米土壤達到4--5℃時,苦菜便開始發新芽返青。
肥水:如果冬季積雪少,土壤墑情不好,要在返青后3--5天灌一次水,以能濕透15厘米土層為準,水量過大會降低地溫,影響生長,以后根據土壤情況,到收獲前灌1--2次水即可滿足需要。苦菜以食葉為主,需氮較多。為了獲得高產,需在2--3葉期進行一次葉面追肥,噴施0.5%的尿素溶液。
濕度:苦菜喜歡冷涼的氣候條件,棚內溫度過高不利于生長,所以當棚溫達到25℃時要及時通風降溫,保證氣溫在20℃左右。當葉生長到4厘米以上時,便可收獲上市。
苦菜的病害防治
常見病害:主要有葉斑病、霜霉病,可于發病初期分別選用百分之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百分之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7至10天1次,連噴2至3次。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可分別選用百分之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百分之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