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是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塊莖毒性較大。塊莖直徑1-3.5厘米,或更大。花藥長約1毫米,橢圓形,黃色,或淡綠色;瘦果橢圓形,或近矩圓形,種子紫褐色,具凸起。

產黑龍江、吉林等省區。生于湖泊、河灣、溪流、水塘的淺水帶,沼澤、溝渠及低洼濕地亦有生長。花較大,花期較長,可用于花卉觀賞。亦可入藥,主治腎炎水腫、腎盂腎炎、腸炎泄瀉、小便不利等癥。

形態特征:澤瀉的葉通常多數;沉水葉條形或披針形;挺水葉寬披針形、橢圓形至卵形,長2-11厘米,寬1.3-7厘米,先端漸尖,稀急尖,基部寬楔形、心形,葉脈通常5條,葉柄長1.5-30厘米,基部漸寬,邊緣膜質。

澤瀉的花葶高78-100厘米,或更高;花序長15-50厘米,或更長,具3-8輪分枝,每輪分枝3-9枚。花兩性,花梗長1-3.5厘米;外輪花被片廣卵形,長2.5-3.5毫米,寬2-3毫米,通常具7脈,邊緣膜質,內輪花被片近圓形,遠大于外輪。

邊緣具不規則粗齒,白色,粉紅色或淺紫色;心皮17-23枚,排列整齊,花柱直立,長7-15毫米,長于心皮,柱頭短,約為花柱的1/9-1/5;花絲長1.5-1.7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花藥長約1毫米,橢圓形,黃色,或淡綠色;花托平凸,高約0.3毫米,近圓形。

澤瀉的瘦果橢圓形,或近矩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背部具1-2條不明顯淺溝,下部平,果喙自腹側伸出,喙基部凸起,膜質。澤瀉的種子紫褐色,具凸起。澤瀉的花果期5-10月。

生長習性:澤瀉生于湖泊、河灣、溪流、水塘的淺水帶,沼澤、溝渠及低洼濕地亦有生長。澤瀉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新疆、云南等省區。澤瀉原蘇聯、日本、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澤瀉的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略帶黏性、排灌方便的田塊,育苗田播種前幾天放干水。耕翻后,每畝施人腐熟堆肥3000千克,然后耙勻,作成寬1-1.2米的畦即可播種。

播種育苗:播種前將種子用清水浸泡24-48小時,晾干水氣,與草木灰拌合。播放期 ,四川在6月中旬-7月上旬,福建在7月上旬,江西在7月下旬,撒播,5天左右,大部分萌芽。一般育苗1hm2,可栽種25hm2左右。

移栽期一般在8月,選17-20cm的秋苗,按行株距(30-33)cm *(24-27)cm , 每穴栽苗一株,苗入泥中3-4cm。冬種澤瀉宜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移栽。當苗高15厘米以上,具有6片-8片真葉即可移栽。

每畝栽苗10000株-11000株。移栽時應該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3點以后進行、選擇高約15厘米的粗壯苗,隨起隨栽,株行距25-30厘米,每1/15公頃栽苗7000-9000株。苗要栽正、栽穩、淺栽,一般以根部栽入泥土中即可。苗要淺栽入泥2-3厘米深,栽直、栽穩,定植后田間保持淺水勤灌。

田間管理:定植后,于次日檢查,發現倒伏的幼苗,應扶正;缺苗應補齊,確保全苗。澤瀉在生長期間一般要耘田、除草、追肥3-4次。三者在同一時間內連續進行。在生育期中宜淺水灌溉。

移栽后保持水深2-3厘米,第二次耘田除草后經常保持水深3-7厘米,11月中旬以后,逐漸排于田水,進行烤田,以利采收。9月下旬,在第二次耘田除草后,澤瀉陸續抽花莖和萌發側芽,消耗養分,影響產量和質量,故除留種者外,其余者應及時摘除花莖和抹去側芽。 

采收加工

分株留種:采收前,在大田中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塊莖肥大的植株作種株。在采收時另行挖起,割去地上枯萎的莖葉,將塊莖移栽于比較濕潤的地里,斜栽入士,深7-10厘米,不宜過深或過錢,過深塊莖易腐爛,過淺易受凍害。

栽后覆蓋秸稈雜草保溫防凍。翌年立春后,每一塊莖能萌發出10多個新芽,待新芽長成20厘米左右的幼苗時,挖起母塊莖,按新苗分切成單株,移栽于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水田中。

行株距均為30-40厘米,栽后加強管理,7-8月果實先后成熟。當果實呈黃褐色時,即分批連梗剪取。然后將果枝扎成小把,置通風干燥處陰干后,脫粒。至翌年播種。

塊莖留種:采收前,按上述方法選定種株,然后挖起,除去莖葉,將塊莖栽于肥沃水田里。翌年春季萌發出苗后,摘除側芽,僅留主芽供其開花結果。6月下旬,果實便可成熟。果實采摘后,置通風于燥處后熟、陰干、脫粒。可當年留種當年育苗種植。塊莖留種所產生的種子生命力強,發芽率高,但產量不及分株留種的高。

采收:澤瀉移栽后于當年12月下旬,地上莖葉枯黃時即可采收。

加工:塊莖運回后,除去須根,立即進行曝曬或烘焙干燥,然后放入撞籠撞掉殘留的須根和粗皮,使塊莖光滑、呈淡黃白色即可。一般每1/15公頃可產干貨150-200公斤,閩南地區高產時可達250-350公斤。貯藏期中,應防蟲蛀。以個大、光滑、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澤瀉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澤瀉可以種子繁殖,分芽繁殖或塊莖繁殖。一般應先培育種子,再育苗移栽。種子培育是將經過選擇的種株挖出,用分芽繁殖或塊莖繁殖另行栽培,收得成熟種子。生長期約180天,其中苗期約30天左右,成株期約150天左右。

種子成熟度不一,出苗有先后。種子經浸種后播,在氣溫30℃時,經一晝即可發芽;氣溫在28℃以上時,種子發芽至第一片真葉長出只需5-7天。秋季地上植株和地下塊莖生長迅速,冬季生長極為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