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風鈴木原產熱帶南美州,是美洲熱帶有名的觀賞樹木,現我國已大量引進栽培。紅花風鈴木是優良行道樹,也可在庭院、校園、住宅區等種植,適合公園,綠地等路邊,水岸邊的栽培。

紅花風鈴木屬落葉喬木,株高可達10多米,掌狀復葉對生,小葉五片。花冠鈴形,紫紅、洋紅、粉紅三種顏色,小花多數聚生成團,開花時尚有葉片,花團錦簇。

形態特征:紅花風鈴木屬落葉喬木,株高可達10多米,掌狀復葉對生,小葉五片?;ü阝徯?,紫紅、洋紅、粉紅三種顏色,小花多數聚生成團,開花時尚有葉片,花團錦簇。

紫葳科紅花風鈴木屬落葉喬木,株高可達10多米,掌狀復葉對生,小葉五片?;ü阝徯?,紫紅、洋紅、粉紅三種顏色,小花多數聚生成團,開花時尚有葉片,花團錦簇,極為壯觀?;ㄆ谠?至2月,早春開花。

花大型淡粉紅色,具觀賞價值??偁罨ㄐ?,花冠鐘形,徑3~5公分,果實為蒴果。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成株秋末至春季花芽分化,忌修剪,以免影響開花。

紅花風鈴木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3~32度C。適作庭院樹、行道樹等用途,分布于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等,在我國南方也有栽培。

生長習性:紅花風鈴木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0~30℃。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華南地區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紅花風鈴木原產亞熱帶美洲墨西哥、阿根廷。

現我國已大量引進栽培。紅花風鈴木常綠喬木,干直立,易分枝,樹冠圓傘形。春節前后開花,因而又稱逢年木,先落葉后開花,花紫色,鮮艷,量大,一開便是花團錦簇滿枝頭。生長較快;喜光;耐熱、耐旱瘠,易移植。

紅花風鈴木的繁殖方式:紅花風鈴木可用播種、扦插或高壓繁殖,但以播種繁殖為主。春、秋兩季為播種適期。種子發芽適溫24~28℃;秋季播種成苗后,冬季需保溫越冬,避免寒害。由于性喜高溫,在華南地區以中、南部栽培生育較良好。

栽培地點地勢要高,日照需充足。春至夏季為生育盛期,每1~2個月少量施肥1次,每年施肥2~3次,并充分補給水分。成株秋末至春季花芽分化,忌修剪,以免影響開花。等花期過后進行修剪整枝,促使側枝分生,多開花。

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0~30℃。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 華南地區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紅花風鈴木可用種子、扦插和壓條法進行繁殖。

由于其種子容易發芽,因此生產上主要采用播種繁殖,種子應即采即播,從播種、開花到結果需2-3年。采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植株能夠提早開花,但根系不發達,主干不明顯。 

播種繁殖技術:紅花風鈴木果實成熟后易在樹上開裂.種子飛散。用種子繁殖時,須在蒴果成熟后且未開裂的及時采收種子。播種時注意排水,播種苗床稍加抬高。因種子較細且輕,苗床須用細而疏松的園土或摹質,土壤弱酸性或中性。

播種后用細土稍加覆蓋。保持濕潤,10 d左右即可發芽。種子發芽后,加強管理,薄施液肥,待其長出 2—3片真葉(發芽后1個月)后進行營養袋培育。剛上袋的營養袋曲用60%的遮光網遮蔭15 d后.撤去遮光網,置于全陽光下生長,培育2個月左右,當苗高30cm時即可進行大田種植。

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0~30℃。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華南地區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紅花風鈴木可用種子、扦插和壓條法進行繁殖。由于其種子容易發芽,因此生產上主要采用播種繁殖,種子應即采即播,從播種、開花到結果需2-3年。采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植株能夠提早開花,但根系不發達,主干不明顯。

播種繁殖技術:紅花風鈴木果實成熟后易在樹上開裂.種子飛散。用種子繁殖時,須在蒴果成熟后且未開裂的及時采收種子。播種時注意排水,播種苗床稍加抬高。因種子較細且輕,苗床須用細而疏松的園土或摹質,土壤弱酸性或中性。

播種后用細土稍加覆蓋。保持濕潤,10d左右即可發芽。種子發芽后,加強管理,薄施液肥,待其長出 2—3片真葉(發芽后1個月)后進行營養袋培育。剛上袋的營養袋曲用60%的遮光網遮蔭15 d后.撤去遮光網,置于全陽光下生長,培育2個月左右,當苗高30cm時即可進行大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