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學名:Syzygium jambos(L.)Alston),為桃金娘科的常綠喬木,高10米,主干極短,廣分枝;葉片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形;聚傘花序頂生,花瓣分離,闊卵形;果實球形,果皮肉質,直徑3-5厘米,成熟時黃色;種子1-2顆,多胚。花期3-4月,果實5-6月成熟。
蒲桃適應性強,各種土壤均能栽種,多生于水邊及河谷濕地,在沙土上生長也良好,以肥沃、深厚和濕潤的土壤為佳。蒲桃是東南亞原產的果樹。海南地區有野生蒲桃,華南地區有人工栽培的蒲桃。蒲桃可以作為防風植物栽培,果實可以食用。是濕潤熱帶地區良好的果樹、庭園綠化樹。
形態特征:蒲桃的葉片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2-25厘米,寬3-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葉面多透明細小腺點,側脈12-16對,以45度開角斜向上,靠近邊緣2毫米處相結合成邊脈,側脈間相隔7-10毫米,在下面明顯突起,網脈明顯;葉柄長6-8毫米。
蒲桃為聚傘花序頂生,有花數朵,總梗長1-1.5厘米;花梗長1-2厘米,花白色,直徑3-4厘米;萼管倒圓錐形,長8-10毫米,萼齒4,半圓形,長6毫米,寬8-9毫米;花瓣分離,闊卵形,長約14毫米;雄蕊長2-2.8厘米,花藥長1.5毫米;花柱與雄蕊等長。蒲桃的花期3-4月,果實5-6月成熟。
生長習性:蒲桃耐水濕植物,性喜暖熱氣候,屬于熱帶樹種。蒲桃喜生河邊及河谷濕地。喜光、耐旱瘠和高溫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達、生長迅速、適應性強,以肥沃、深厚和濕潤的土壤為最佳。
蒲桃的栽培技術
地域選擇:光照充足,高溫潮濕的環境,土壤選肥沃、疏松、潮濕的,瘦瘠的土壤多施一些有機肥。建園宜選背風的園地,以微酸性砂質土為最適宜,微酸至微堿(pH5.5-7.8)的砂壤至紅壤均宜。忌霜凍,怕干旱。日夜溫差大的條件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
栽培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熱帶地區),最宜雨季初期定植,但有灌溉條件的,以氣溫回升時定植為佳。苗木選擇:苗木一般要求選用良種所育的一年生營養袋容器苗或裸根苗,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茁壯的苗木。
建園種植:挖長寬各1米、深0.5米的穴,種植規格2.5米×4米,即畝植66株,待樹冠交接后進行疏伐。疏伐后的種植規格為5米×4米,即每畝33株。
裸根苗種植:一般在春季穴土濕透時的陰雨天進行。苗木造林前要適當剪去枝葉,對根系視情況適當修剪;栽植前用黃泥漿混少量磷肥和生根粉(如GGR-6)對苗木進行漿根保護。
在穴中或偏靠穴內壁栽植,要求深栽、根舒、踩實、種直、不窩根、不反山,植后覆松土,要求在3月份前完成栽植。但并進行漿根(應用),選擇陰雨天種植。種植時要求舒根、壓實、適當深栽植。
營養袋苗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種植前將營養土淋透水,栽植時一手輕壓營養土,一手將營養袋完全撕掉,在穴中或偏靠近穴壁栽植,深栽、壓實(壓時注意在營養土球邊進行,不要壓碎營養土球)、種直、保持營養土完整,然后覆適量松土。
養護管理
水分:出芽前不用澆水,如雨情差,可于出苗前10-15天澆1次水,并及時中耕提高地溫,苗出齊后澆1次水,以后適當控水蹲苗,勤中耕,現蕾后澆1次水,開花后進入結薯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狀態,天旱要經常澆水,一般在剛開始開花、盛花期、開花期之后1周內各澆1次水,收獲前5天停止澆水。
施肥:如按要求施肥充足,生長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基肥不足,則追肥要掌握早追,以防徒長,應于幼苗期追施尿素或二胺10kg,如出現徒長跡象,可葉面噴施500倍的矮壯素。栽后3-4年追肥宜采用溝施法,對每株幼樹追施復合肥0.1-0.2千克。
培育:在栽后3-4年視幼苗生長情況連續進行松土除草。具體方法是,根據生長情況,每年上、下半年適時各進行一次撫育,將帶內或穴四周(穴鏟一般為穴四周1米×1米范圍)雜草、雜灌用刀劈或用鋤頭鏟干凈。
不壓青,并將劈落或鏟除的雜草培在幼樹根部,并在幼樹周邊進行松土和培土。當生長出現分化后,根據生長情況和培育目的合理進行間伐撫育,間伐強度每次在10%-15%之間,間伐時應注意不要損傷保留的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