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是一種生命力和繁殖力都比較強健的樹種,它不僅可以用來園林造景和觀賞、凈化城市空氣,此外還可以用來造林以保護生態環境,是一種具有比較高的養殖價值的樹種。

刺槐是一種落葉喬木,它的高度能夠長到10-25米左右,顯得非常高達,此外,它的樹皮一般呈灰褐色或者黑褐色。小枝部分也是呈灰褐色。此外具有托葉刺,長度能夠達到2厘米。

冬季的情況下,它的芽比較小,同時表面會生出一部分毛,羽狀的復葉長度在10-25厘米之間,葉軸上會具有溝槽的特征。一般情況下會具有小葉大約2-12對。磁環的花朵長度能夠達到10-20厘米,呈下垂狀態,有芳香氣味,花梗長度在7到8毫米之間。

生長習性:刺槐是一種溫帶的樹種,一般在年平均氣溫8-14攝氏度且年降雨量在500-900毫升的地區是最適合它生長的,尤其是在很多空氣濕度較大的沿海地區,刺槐的生長會顯得更加快速。刺槐的抗風性較差,因此在風口位置或者風比較大的地方就容易出現風折、風倒、傾斜等現象,對它的生長非常不利。

刺槐對于水分條件非常敏感,如果地下水位出現過高的狀況,刺槐的生長就會異常緩慢,甚至誘發病害或者爛根。但是它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歡較為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土壤,對沙質土壤、粘壤土都非常強的適應能力。

此外,刺槐在中性土壤、酸性土壤和含鹽量在0.3%以下的堿性土壤中都能夠正常地生長繁殖,但是在積水或者通氣性不良的土壤上就不能夠正常生長繁殖了。刺槐喜光,不耐陰涼。

刺槐造林技術

林地選擇:刺槐造林對于林地的選擇,主要是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山地,或者平原細沙地。要求地表以下50~80cm 處為粉沙、細沙,或者輕鹽堿地的含鹽量在0.2%以內、地下水位高于1m。相反,干旱的粗沙地,含鹽量在0.3%以上的鹽堿地,過于干旱的黏重地,地下水位超過0.5m 的積水低洼地等,不適合刺槐造林。

土壤修整:林地內土壤的修整方法,應根據不同土地類型進行選擇。對于平原地區,可以采用帶狀整地法、穴狀整地法、全面整地法;對于山地,一般采用水平階梯、窄幅梯田、魚鱗坑等整地方法;對于鹽堿地,除了修筑條田、臺田以外,還可以開溝筑壟。通過修整,為刺槐種植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

造林時間:刺槐的種植包括兩個最佳時節,一是春季,此時氣溫相對冬季有所回升,降水比較充足,適宜刺槐生長;二是秋季,此時氣溫適宜、降水充足。具體到我國,南方地區溫暖濕潤,優先選擇在春季種植,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北方地區寒冷干燥,優先選擇在秋季種植,刺槐的干型好、生長快。

造林方法:(1)若是帶干造林,選擇芽苞剛開放時;若是截干造林,將截干高度控制在3cm 以內。栽種時深度不能太大,比苗木根頸部高出3~5cm 即可,在干旱沙地高出10~15cm,防止灼傷切口。

(2)混交造林時,能提高刺槐的生長量、減少病蟲害影響。平原地區可以和楊樹、白榆樹、旱柳樹等混交;山區可以和側柏樹、臭椿樹、麻櫟樹等混交。在混交方式上以帶狀混交為優,其中刺槐種植2~6 行,其它種植4~6 行。

種植密度:相比于其它闊葉樹種,刺槐的種植密度應該稍大,因為刺槐第1 側芽萌發的枝條較弱,第2 個側芽、第3 個側芽萌發的枝條才能形成旺枝,具有分叉多、易彎曲的特點,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可以促進刺槐長高,培育出良好的干型。

另外,種植密度還要考慮到土壤條件,在中層土中,株距控制為1m×2m;在厚層土中,株距控制為1.5m×2m;在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中,種植密度可適當提高。

刺槐撫育管理:刺槐種植后,首先要進行松土除草、擴穴培土,加強管護工作;設置護林點,禁止在林地內放養牛羊,委派專人進行看護,避免嫩芽遭到損害。在撫育管理上,主要包括抹芽、間伐、間種等,具體如下:

抹芽:通過抹芽處理,能培育出良好的刺槐干型。刺槐的萌芽能力強且生長快速,幼苗在高低、稠稀等方面不均勻,應在冬季進行撫育,每墩留下2~3 株幼苗。如果根須上生出的幼芽不規則,就要去除低的、弱的,留下高的、強的,通過精心培育盡早成林。當幼苗生長到2m 高度時,應該進行修剪。

間伐:刺槐栽種當年、第2 年、第3 年,分別撫育3 次、2 次、1次,當幼樹郁閉度達到90%,此時應該間伐管理;當刺槐達到工藝成熟齡后,就可以采伐。如果林地的水肥條件較好,主伐期可以控制在15a;

如果林地是一般的厚層土,主伐期可以延長至20~30a,從而培養中徑級材;如果林地條件差、刺槐生長易衰退,主伐期可以縮短為10~15a,用來培養小徑級材或薪炭材。在同齡林中,優先采用塊狀間伐;在異齡林、混交林中,優先采用擇伐。

間種:間種作物主要是花生、大豆,有研究顯示,間種林地的土壤中,含水量高出1.95%~3.73%,且氮、磷、鉀等有機質的含量明顯增高,有利于刺槐生長。

養殖刺槐的注意事項:

施撒肥料:當刺槐定苗后,結合第1次灌水進行第1次追肥,施入尿素45~75kg/hm^2,6月底結合灌水追施以氮、磷肥為主的復合肥2次,施肥量為75~195kg/hm^2,8月初停止施肥。

冬耕早春耙地,每畝施腐熟的基肥3000斤至5000斤。春季整地應提早,深翻(25厘米以上)、細耙、整平。在整地的同時,每畝用15斤黑礬(硫酸亞鐵)粉拌入5%辛硫磷1斤,再摻入40倍的細土,撒入地中,以進行土壤消毒。

澆水要點:刺槐對水分條件很敏感,在地下水位過高、水分過多的地方生長緩慢,易誘發病害,造成植株爛根、枯梢甚至死亡。

修剪要領

修枝:修枝的早晚與修枝量要根據造林目的確定。一般造林,應在幼林郁閉后進行修枝;四旁綠化和防護林帶,為了培育較高的樹干,防止遮蔭過大,頭3年內即應適當進行修剪。

2年生以下的刺槐主干較低,一般選留生長旺盛、直立的枝條做為主干,其余的枝條依情況不同進行疏除,按冠干比將樹干修到一定高度之后,疏除樹冠上部粗壯的競爭枝、徒長枝、直立枝及部分過密的側枝、下垂枝和枯死枝。

修剪萌條:修枝以后,主干或主要側枝上的旺長枝,要進行摘心或剪梢;對樹干基部疏枝處和冬打頭的主干頂端,所萌發的新芽和萌條都應及早剪去。修枝應在夏季進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宜,具有傷口小、愈合快的優點,一般不再萌發大量枝條,有利于幼樹生長。